節氣茶語|小滿. 未央

我以節氣爲尺,

以茶入味,

度人間芳香。

和你一起走過四季……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北宋]蘇軾


這些年,除了《浮生六記》裏的雲娘,我很喜歡蘇軾先生,並非只是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是他很懂生活。我總能在他的詩詞中,找到他對天地時令之美的細節描述,也總能感知,他融化到世俗生活裏的可愛。

據悉,年輕時,蘇先生曾在徐州當官,喜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口渴了就“敲門試問野人家”(出自《浣溪沙》),沒把自己當外人,融入自然、享受生活。

所以節氣茶語裏,我喜歡先讀一讀蘇先生再寫,雖有點趕鴨子上架,自己難爲自己,卻也開心,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感受他的當下,也感受自己的當下。

這種感受,與多寡無關,與心境有益,每當靜下心來,真心覺得那時的古人,更懂得與天地呼應,與四時互動,無論生活如何,也總懂得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給自己帶來無限的精神享受。

24節氣裏,我最喜小滿,與氣候無關,是狀態。作爲夏季中的第二個節氣,意爲“小得盈滿”。農事上說,小滿的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時令風物上,茶則喝主角。這個時節,春茶採摘已大幕落下,新茶上市,綠茶的清新爽口,烏龍茶的口感順滑,紅茶的飽含熱能量,古樹生普的醇厚平和……在炎氣未盛之時,微醺了許多人的日常。

我與茶相處久了,發現喝茶的愛好,大多受地理環境影響,南北略有不同,但禮節上卻是通的。“客來倒茶,茶滿欺人”是兒時父母常叮囑的話。後來習茶,方知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對人的禮節,在一杯茶裏,不只是茶量的多少,也有質的要求。品茶過程中,我們不只是喝茶湯,還要看茶色、聞茶香,而茶滿七分有利於留住茶的香氣在杯中,不至於過快溢散。

世間茶語,總是博大精深。

小滿,在二十四節氣中,還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節氣,一位師友分享給我一句話:花未全開月未圓。意思是花沒有全開時候是最好的,月亮還沒有全圓的時候也是最好的,人生小滿即好,凡事力求圓滿,也終以七分而和。這句話在三年前我寫公衆號時曾開悟過我。

我寫公衆號,最初源於對新媒體的好奇,也爲了讀書、思考和練筆,爲自己一方天地填內容,所以,從一開始就只記錄當下,未給自己設定或規劃什麼。後來有了林更元老師每週一畫的鼓勵,就有了更新頻率和範圍。儘管如此,我卻時常陷入糾結,糾結於個性的張揚和認知的侷限;矛盾於無法寫不能真實感受的東西,和忍不住一改再改,怎麼改都不滿意時的夜不能寐。直到師友告訴我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便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今回顧這三年,十分珍貴。這些年,無論是關注的師友還是我的幾位老師與阿敏妹妹, 我從不曾失去這些肩膀。這些年,他們如茶,在我生命裏時有回甘、沁人心脾。

今小滿之際,感謝之至!

完美並非生命的常態,自然萬物的最佳狀態,應是未央之時。

當我向蘇先生學習,將四時節令融入我的生活,我對生活的感知更爲開闊。我想我並不能抓住什麼,無論是時令還是風物,但對當下,保有初心和熱愛,保有對“滿”的敬畏,在每一個節氣的循環裏,就是我的小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