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电影与贾玲的电影处女作

【九洲芳文】

张艺谋祖上是西安临潼望族,父亲张秉钧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据说,当年张艺谋的父亲在看儿子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出现乔家大院时,说爷爷家当年就这样,只大不小。

早年就读于西安市第三十中学的张艺谋,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随后又到了陕西咸阳市棉纺八厂当了一名工人。1978年9月,高考恢复后,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

毕业后,到了广西电影制片厂成了摄影师。彼时,档案和户籍要跟着工作走。因此,户口也被转入广西的南宁。不过,被黄土地造就的汉子,陕西地域文化早已渗入骨髓,也形成了他电影美学的一大因素。

1986年, 张艺谋主演了第一部电影《老井》。电影的背景设定,便是黄土高原。熟悉的文化场景,令这个西北汉子表演上游刃有余,如量身打造般。

凭借片中孙旺泉一角色,一举拿下了金鸡、百花奖及第二届东京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一下成了“三料影帝”。 演而优则导,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就张艺谋的电影而言,一直被认为是褒贬等量齐观。从最初的摄影再到演员直至导演,涉猎的不限于电影。歌剧、实景演出(印象系列)、奥运会开幕式等纷纷铬上“张氏印记”。

无论是艺术层面,还是商业领域,成了中国电影的一个“符号”并不为过。其个人的电影风格,一直执著于电影色彩的运用,尤喜红色亦偏爱于大红大绿。

近十多年, 张艺谋电影的创作更趋向于与商业化并轨,“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毕竟追求艺术到了最后,也得顾及票房。

不过,转型商业电影如《英雄》 、《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长城》 等,场景壮观之余故事性却又成了短板。感觉上,是顾得了头又露出了腚。

电影学院学摄影专业出来的张艺谋,对影视的摄像、构图、色彩的运用是其强项。固定的模式走过若干年后,反过来又成了审美上的禁锢。

一个导演要脱颖而出,要么在国际影展上得到认可累积知名度;要么在票房上具有号召力。显然张艺谋选择了前者。电影是一种工业,要有所斩获打动评委,视角、构思、内涵、表现、主题等无一不是反复打磨。

因此,张艺谋早期获奖的作品,沿续的多是悲剧意识加民族烘托再添上色彩修饰。电影本身是一种工业,过多地进行类似的重复,也招来了不少的诟病。

有说他的电影一味追求镜头语言的极致;有说他的电影是加深贫穷落后的偏见…。而在2000年第3期的《文化月刊》上,王朔发表了《无知怎么了?》,其中就有对老谋子电影的批评。

“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

1992年导演影片《秋菊打官司》,一改以往的风格,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以半纪录片手法进行拍摄,全片50%以上采用偷拍的方式完成。1998年的《一个都不能少》,更是完全启用非职业演员。

两部换了风格的作品,一部获得了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和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等;另一部不仅再捧金狮奖,还夺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佳影片大奖)。

2021年上映的《悬崖之上》,作为商业电影给出不俗的票房,演员的演技亦可圈可点,可被诟病的仍是“不会讲故事”这一项。甚至,有瓜众硬拽电视剧《悬崖》与之作横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电影反倒不如电视剧。

诚然,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有其不足之处。不过,要问张艺谋是个什么样的导演?该是当如《与张艺谋对话》一书中,对张艺谋的评价:

“由于他所创作的影 片在国际影坛上连获大奖,促成了当代中国电影文化与世界电影文化的相互接壤,扩大了当代中国电影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所以,张艺谋不仅是一位影片的作者、电影史的作者,而且还是一位文化的使者。”

满屏的五星,票房五十多亿,一部乍看以为韩剧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口碑炸裂,好评如潮,成了2021上半年最大的黑马。

贾玲身兼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虽是其跨界处女作,可全片最大的遗憾正是贾玲饰演的“女儿”一角。

主打亲情,以母亲渴望“女儿为妈长一回脸”贯穿全剧,折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温情片向来是既赚热泪,又赢票房,这一部算是做到了。

意外发生时,母亲以自行车载着女儿。等将来有出息时,会给妈妈买一辆桑塔纳汽车,女儿话刚说完,意外发生。

片尾处,女儿兑现承诺,开着一辆割去车顶有足够“新鲜空气”的桑塔纳。本意是作出首尾呼应,只是早被众多电影作常态化,反成了玩烂的梗,刻意而为过于明显。

穿越、怀旧、喧闹一个不落,糟点同样不少。特写镜头的运用过于频繁,以至于,镜头推近时,一如雪姨、刘佳、张小斐、贾玲等,包子褶一览无遗。

本意或是营造沧桑感,只是用力过猛,特别是沈腾饰演厂长未婚儿子一角,一中年油腻大年,非得整成八十年代的有为青年,尬得不是一星半点,眼角处那无处藏身的几道神采飞扬,显得分外耀眼。

贾玲作为主演,镜头过于集中,演技被一众老炮、群演干趴下。双眼自带开关,十几分钟一飙泪,稀里哗啦,几乎是演技不够,眼泪来救。

这一点上,倒不如其师父冯巩仅有的一句: “想死你了”来得烫贴自然。而主任及陈赫过渡成“小奶狗”算是片中亮点,要说惊艳,饰洋媳妇纯粹一美国人,张嘴便来上一口地道正宗土味的东北方言。

反观贾玲,略带夸张的肢体语言,带有周星驰早期电影中浮夸的痕迹。模仿的痕迹不仅于此,还体现在剧本上。为了令母亲长一回脸,不惜穿越试图改变一系列事件。

这样的情节桥段别说好莱坞,国内电影早在二十多年前成龙所拍的《奇迹》就曾如此铺排过,本片另一糟点是截然相反的观影感受。

一方面,经历过那段时光的同龄人,感同身受之余满是辛酸回忆。就过来人而言,大烫头、喇叭裤、朱自清的背影……等,更像是拼凑而成的回忆杀;另一方面,八零、九零后等,因代入感不强年轻人也就图个乐呵。

主打亲情牌,关于母女情、母子情题材的电影,上乘之作国内的就有如倪萍主演的《两个人的芭蕾》等为数不少的国产片。

《你好!李焕英》虽说“母亲”一角,着墨仍稍显不足,但至少不落窠臼紧扣主题,没有超纲破题,倒是值得称道。

“子欲养而亲不待”,片中的母亲,最大的希望,仅是女儿一辈子能健康快乐。至于自己,可以食无重肉,衣无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为了省点钱,可以顶风冒雪步行归家。

一辈子心有不甘,活得卑微却也坦然。没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式的悲壮;没有圆满的结局,带着一身的牵挂遗憾离开。人生亦不过如此,谁还不是一路前行反刍前事,又带上一路的遗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