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我,過好日常

之前國外的硝煙與新冠疫情的陰影本就帶給人世界並不太平的憂慮。

於5月21日深夜發生的國內地震引發各方關注。

在2021年5月22日,午時剛過共和國兩院士如雙星相繼隕落,在舉國追悼之際,網上又掀起了輿論風波,令人嘆息的是急於蹭熱點的某些質疑。

到了5月23日,人們從網上獲悉前一天因突發極端惡劣天氣,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賽有21位參賽選手遇難,另外在不同的地方有不止一名少年兒童溺亡。

持續了十一天的巴以戰爭停火協議於5月21日正式生效,而英國的伊麗莎白航母正擬朝中國南海趕來……

這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靜而事不斷。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牽動人心。

事物之間本就存在割不斷的內在聯繫。

只要是活人,就無法將這一切置若罔聞。

面對天災人禍,忽然變得有所沉默。

是時候再次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如何生活了。

擁有平靜的日常是福氣,活在和平的國度是福氣。

作爲普通人,只要不給國家添亂,愛惜自己,珍重情義,把握好自家的生活,盡了自己的努力,就無怨無悔了。

換句話說,就是做好小我、過好日常。

小我雖小,但可以是強大的自我;日常雖淡,但可以照常樂呵。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每個人都可以讓生命發一分光,爲人間添一分暖。

成就有所作爲的大我是幸運,安於知足常樂的小我是機智。

任風雲變幻,任內卷激烈,我就是我,一如既往且一往無前的我。

無論是小目標還是大理想的實現,都脫不了“條件適合”與“力所能及”八個字。

目標要有,理想要有,腳踏實地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更要有。

認清形勢,認清自己,是一個人活得更好的前提。

中國歷史上能被封神的,往往是爲國爲民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已經化爲了民族大義與傳統文化的精神符號,代表的不再是個人。

所有名垂千古的人,都如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尾曲《歷史的天空》中所唱:“擔當身前事,何計身後評?”

有些人總是把挑剔別人和質疑別人作爲己任,僅此而已。他們無論對活人還是對死人,都是一罵了之。這樣的人,真的讓人不屑一顧。

當中國人極力推崇某一領域的某人之時,並非是盲目造神盲目崇拜,而是在推崇此人所代表的領域與此人所體現出的奉獻精神。

如果連這一點都理解不了,一味站在個人主義的立場上爲爭功而不惜貶損逝者,就真的背離了傳統的中華精神。

最爲可笑的是,有人頗具“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輿論批鬥精神,卻缺乏“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做人本分,真是辱沒了魯迅先生的詩句。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一個人名氣越大所遭遇的爭議越大,本是世態常規,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沒有是非原則。

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知道“一人難稱百人心”,這意味着沒有人能做完美之人,沒有人能被所有的其他人誇讚。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不應該過於看重自己,就像不應該無端看輕自己。

餘生且行且珍惜。作爲一介草民,在盛世中國做好小我、過好日常足矣。

朋友不必多,真誠就好;日子未必富,舒心即可。

一個普通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忙時勤勤懇懇,閒來開開心心。

高英寫於2021年5月24日,四月十三,週一巳時,作者公衆號:高英讀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