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大部分的夫妻都可以离婚了

春天的时候,网上读到一篇文章。

作者是一个在校的女大学生。父母已经离婚好多年。她随母亲,跟母亲居住在一起。


父母离婚的原因,就是常说的那种性格不合。她父亲比较安逸、容易满足;她母亲比较严格好强、有上进心。

于是,平时抱怨、争吵不断,最后走向离婚。


按这个女大学生所写,她父母离婚时,父亲基本上属于净身出户,开着那辆算工具车的小面包车,以及一车的被子铺盖,个人生活用品,就走了。

刚开始离婚那会,她母亲自信满满,始终坚信,过不了多久,她父亲肯定会回头,认错,求她母亲复婚。

但是,一直没有,除了给她寄生活费,没有再回来过。

于是,她母亲把原本对付她父亲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了她身上,尤其她的学习上。也算卓有成效,她上了大学。


文章的重点来了。

这位大学生写道,按理说,父母离婚之后,她母亲应该是过得比较幸福的,她父亲过得比较悲惨。

但现实并不这样。

或许是因为个性原因,她母亲一直以来,在生活里比较拧巴,与她的关系大概也是鸡毛一地,对她的控制欲望也比较强。


她上了大学后,忽然萌生了去看看父亲的情况。看看父亲到底过得怎样。

她父亲租住在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农家小院。

她父亲大概是一个泥瓦木匠之类的手艺者。这个行当虽然辛苦,也不算稳定,但其实收入还可以,并不属于底层。

文章中写道,父亲租住的地方虽然简陋,收拾的还挺干净整洁,墙根门口,还养了几盆花花草草,兴许还有葱蒜一类。

她父亲应该是脾气比较随和的人,没有什么大志向。安逸过日子就好。没有了她母亲每天的不满抱怨指责,他一个人生活得挺逍遥自在。

文章的最后,也写了她母亲最后也有一些认识与感触,和这位女儿关系也开始有了改善,也有了一些自我的改变。毕竟也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

她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并不是要谈论比较父母双方离婚后的生活状态好坏,以及是非对错。

她的本意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父母离婚已经可以接受,她们不能接受的是父母没有离婚前的那种鸡飞狗跳的压抑的家庭氛围。

包括父母离婚后,她母亲对待她的那种全方位控制干涉她的状态,也不能接受。


人到中年,所有的状态基本定型,平庸甚至窘困。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配偶喋喋不休的指责与抱怨,每天都是不满与没有好脸色。人渐渐变得沉默与颓废,不爱回家的更深层原因,是躲避而获得一份安静,可以终于逃过这一天。

如果可以,如果没有那么多牵绊与责任,真的想一个人过,真的想离婚算了。

上面这位父亲离婚后不回头,应该这样的心态占了很大成份。

有的时候,有些女人,真的是让男人感到恐惧与害怕的。

所以宁愿选择保持距离。


自媒体时代,关于婚姻、家庭、情感、两性之间的话题,各种媒体、网络,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发声比较多。

这一方面我想是女性比男性更爱向他人倾述这种私人隐秘;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女性比男性对于家庭婚姻情感的期望更高的缘故。

大概所有女性对男性配偶的期望历程,犹如年轻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读书一样。

第一天送进校门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是985、211中的其中一个。到了初中升高中,才明白,不过是众多平庸中的其一。


现代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女权与独立。

在这股潮流之下,这个话题,几乎成了一个政治大正确的类似的问题。

任何发出一点关于不同声音,或者有一些质疑的方面,都会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大部分男性,至少在公众场合,在女性面前,对于这类话题,也宁愿选择忌讳莫深。

不是说,对女性宽容是一种美德嘛。


这些年,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各种关于女性独立,男女平等的言论。最令我有困惑与疑问的,基本上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一部分女性观点里,认为男性很害怕女性独立,反对女性独立。认为男性会认为女性独立是剥夺了千百年来男权的威严与地位。

第二点是:女性生育,是沦为了男性的生育机器。在她们眼里,男性很喜欢生娃、繁衍后代。

所以,在她们的观点里,不婚不育,经济独立,自己挣钱自己花,是女性的觉醒。


可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男性千百年来,被骂得最多的就是玩弄女性感情,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对女性家庭孩子不负责任。

现在女性忽然提出平等了,独立了,经济上也AA制了,也不要求结婚了。

这难道不爽吗?

男人一直以来最害怕女人的一句话,就是“我怀孕了……”,

现在连孩子也不要了,那不是更爽吗?


如果两性交往真的到了这种程度。作为男性,说一句渣得满地的话:

——我希望天下所有女人,除了与我有血缘关系的,比我老的,长得丑的;其余所有的,与我没有血缘关系的,比我年轻的,长得漂亮的女人,尽快都这样独立起来吧。


当然,或许有人说,到了这个时候,女人都不需要男人这种动物了。

那也最多是:

——你买你的自慰棒,我买我的充气娃娃。

谁也不吃亏,谁也不便宜。

可能吗?不可能!

这种极端的话语就不要说了,毫无意义。

当然了,据说现在女性已经不提男女平等了,换词了,讲男女平权了。我从字面理解,平等应该包括权利与义务责任,平权大概只剩下权利了。觉得女性真聪明。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真正的独立,并不是指非要不婚不育。更实在的意义是,要拥有能够独立的能力。这样的独立能力,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是养活自己的经济能力;

第二是能料理自己生活的动手能力;

第三是能拥有坚强的内心,良好心态,能把控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你要有保持自己基本生活的经济能力。

你要能自己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的能力,还要有换个灯泡、爬上爬下归置物件,拧得开瓶盖走得了夜路,出面与各种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物以及人际关系的能力。

你要有强大而坚韧的内心,忍受得了各种长年累月的独处。享受得了自由忍受得住孤独。(其实这点最难。)


独立自由的反面也是孤独寂寞。


我始终觉得独立自由,并不是幸福快乐的门槛与条件。只能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选项。

互相依偎,互相需求,互相依靠,互相帮扶,互相讨好,互相照顾……也是很常见,生活中很占比重的一种快乐与幸福。


三天前,我偶尔在央视的电影频道看到了半本美国电影《绿皮书》。

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这个电影本意是讲述人权种族的电影。但我对其中托尼即将离开妻子两个月之时,俩人的亲密与依依不舍,还有托尼离家时不停学着给妻子写信的场景吸引。


当时的托尼其实也是生活窘迫,才愿意为了每周125美元,离家给一个黑人当司机开车。

丈夫努力,妻子理解。这应该受最高的最理想中的婚姻家庭关系。


白头到老,恩恩爱爱,仍然是我们所有人理想中追求的婚姻的最高境界。

但,价值观在发生改变。或许这样的最高境界只能存在于少数。我的大部分的人群都做不到。

或许各种原因变成了单身;或许干脆从一开始就拒绝婚姻;更或者,人到中年,选择了婚姻归零。

那也均无不可。不过是一种生活状态的选择。


如果,你们不是恩恩爱爱、如果你们已经无法忍受对方,如果你们已经到了漠视对方的存在,如果你从那天起,想做一个自由独立,渴望享受孤独寂寞的人,

赶快行动,去离婚吧。








2021/05/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