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天堂有稻穗在成长吗

高考前看的袁老的那篇长长的专访,现在记忆犹新。

记得当时大概是《环球人物》,占了四五篇那样子,里面没那么多专业性的东西,与其说是一篇专访不如说是一篇有趣的袁老小传。

那里面的袁老多鲜活啊,照片里的他很精神很开心,有老人特有的皱纹里透出的慈祥,或许因为自己家里有老人的缘故,看着特别亲切。

里面讲了很多袁老的趣事,像总在一家店里剪头发、吐槽带博士生和改论文、喜欢拉小提琴和健身、喜欢绕着稻田散步等等。

那篇文章有趣的地方反反复复看了好多次,真的很温暖很鲜活。只记得当时看的时候特别开心,袁老是我了解并喜欢的第一位科学家。

更早袁老还有个可可爱爱的热搜,大概是关于发量?热搜里袁老的表情包每一个都特别可爱。

还有名场面钟老和袁老站在一起,都是国家栋梁,那时候钟老还开玩笑地说袁老的身体不错,只是要少抽烟。

好像袁老从来都是笑呵呵的老人的样子,今天忽然就联想到了我在做疫苗志愿者时遇到的老书记,笑眯眯地揹着手挺着肚子,站在阳光下看着我们这些后辈忙来忙去。

那时候我问了书记一句有没有打疫苗,书记像个小孩子一样点头回答早就打了。

现在想想,这种舒服的相处是每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与后辈都有的吧,曾几何时,会不会也有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他们眼里的小孩略有唐突地跟老人聊天,在老人温和的注视下蹦蹦跳跳地离开呢。

好像他们在我们眼中永远都是老人的样子,让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年龄和总要到来的自然规律。

袁老九十一岁,如微博所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

可能再一个百年之后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科学家,我们会更衣食无忧,也许袁老的梦想有无数后辈帮他实现。

但我们依然愿意甚至希望将自己的寿命借给他十年二十年,因为他是依赖、是信仰,是温柔和正义,最是希望。

因为我们希望能够一直看着这位博学善良又乐观有趣的老人在身边,哪怕只是不时对大家笑笑都足够令人欢欣鼓舞。

我们仿佛都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在书上在杂志上在微博上在表情包里,我们都像爱自己家老人一样爱着袁老,好像袁老是我们每个人最亲的爷爷长辈。

北京也在下雨呢,或许北京也在为袁爷爷哭吗,或许因为北京也有着袁爷爷一手养大的孩子们吗。

如果我有一支画笔,我可以把您画回来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