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到底冤不冤?

注:本文轉載自網絡,這是我讀過討論白起最好的文章。因此轉載。侵刪。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一、名將末路

公元前257年的一個冬天,寒風蕭瑟,天降瑞雪,這是北方最冷的季節,但似乎也預示着春天即將來臨。不過對於一個特殊的老人來說,這一天卻是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天。

面對王送來用以自裁的寶劍,他問了一句:王爲什麼要殺我?我的罪名又是什麼?

是啊,人死總要死個明白吧。如果連爲什麼死都不知道,那一個人得死的多麼憋屈!

但這一句話問出來,前來送劍的軍士卻無言以對。這個蒼老而威嚴的男人,曾是大秦王國上下無數人仰視的存在,他是軍人的偶像,他也是王國的依仗。曾經,只要有他在,大秦的軍隊就無所畏懼。而如今,這些個軍士,卻要親自來送偶像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

他叫——白起,光是這個名字,在這個時代,就足以令諸侯顫抖!他有一個無上光榮的稱號——戰神,同時他也有一個令人厭惡的綽號——人屠。

現場無人能夠回答戰神白起的問題,因爲他們也不明白一代戰神,爲什麼就必須死。白起更不明白,他本以爲,這些人是秦王派來迎接自己回去的使者。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當時只有兩個人:秦昭襄王和范雎。

二、范雎的猜忌

他之所以什麼必須死,首先,他惹動了范雎的猜忌。

把時間撥回到幾年前的長平之戰,那一年,秦國發動了傾國之力,和趙國決戰於長平,最終以趙軍45萬全軍覆沒而收場。而秦軍自己也傷亡過半。

這其實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對此,白起的建議是直接攻下邯鄲,滅掉趙國,這樣才能彌補秦國的損失,這才符合秦國的利益。

可是,這卻不符合一個人的利益——國相范雎:如果白起滅掉趙國,那威望將直接蓋過他這個國相,他的位置自然也就坐不穩了。更何況,白起是曾經的政敵——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來的,並不是他范雎的親信。

當然,上面這些想法,其實並不是范雎自己產生的,而是一個大忽悠塞給范雎的,他叫蘇代,據說他是蘇秦的哥哥。雖然不是范雎原創,但這種想法,卻的確符合范雎的利益。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就在白起準備建立不世功業的時候,坐在國相位置上的范雎,已經把自己的小算盤打得噼裏啪啦響,他決定阻止白起。

而偏偏,秦昭襄王對范雎的話,言聽計從。

白起雖被召回,但范雎,已經深刻感受到了白起的威脅,白起已經悄然登上了他的獵殺名單。

二、秦王的憤怒

其次,就是秦王的憤怒了。

因爲就在長平之戰結束之後,戰敗的趙國,卻開始了耍賴,他們拒絕交割許諾的割地!

被人耍了?這個結果,秦昭襄王自然無法接受!他果斷要再次出手教訓趙國。這一次,秦王自然又想到讓白起領軍。

可是,白起卻認爲,趙國哀軍必勝,再加上其他諸侯的干涉,這仗不能打!不但如此,白起直接稱病不出,拒絕領軍出戰。

白起“病了”,秦王請兩次,請不動,范雎出面,也請不動。

不但請不動,而且每當秦軍失利,白起總會不合時宜的嘟囔一句“不聽老白言,喫虧在眼前啊”(《史記》:“ 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

而事實證明,白起的憂慮完全正確。秦軍圍攻邯鄲兩年不下,反而被諸侯聯軍打了個反擊,被人一路追擊,損兵折將。

作爲一生不敗的戰勝,除了一流的戰術執行,白起的戰略分析也是一流的。但有時,正確的意見,並不是老闆喜歡的意見。老闆喜歡看到的是一個完全聽話、努力工作的白起,而不是一個耍脾氣、賣聰明的高級員工。

邯鄲之圍,如果秦國勝了,那還好說,秦王頂多帶着高姿態,給白起一點點懲戒。可偏偏,秦國不但敗了,還敗得很難看,秦昭襄王的臉,可以說是先被趙國打,後被白起打,幾巴掌下來,秦王被打得啪啪生疼!秦昭襄王的臉,真是沒地方擱了!

三、戰敗的責任

既然戰爭失敗,那就必須有人出來負責!

換位思考一下:作爲一名上市集團公司的技術擔當CTO,在董事長和CEO眼裏,他們覺得,任何技術難題,都難不倒白起。救火、擦屁股,你技術擔當不就是幹這個的嗎?可偏偏,你這個CTO不聽話,不但眼瞅着董事長和CEO雄心勃勃的併購計劃泡湯,而且還在一邊說風涼話。

這種情況下,董事長只有兩種想法:一是,認識不足,檢討錯誤,把CTO扶正到CEO的位置,痛定思痛,擂鼓再戰。二是,找個戰敗的替罪羊,推卸責任、撇清關係,維護自己的威望。

很顯然,第一種想法是無比正確的,第二種想法則是陰暗的。但偏偏,這世界上選擇想法一的是少數,選擇想法二的是多數。

而兩千多年前的秦王與范雎也選擇了想法二!他們認爲,戰敗的一切責任都該一個人來擔——白起!如果不是白起三番兩次拒絕出戰,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就不會輸!白起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

四、白起的命運

盛怒之下的秦王,先是剝奪了白起的所有榮譽,從秦國軍方第一人,一擼到底,直接變成了基層大頭兵,而且還要遠戍甘肅一帶。

但是,白起才走到杜郵,他就接到了另一條指令:自裁!

這是因爲,秦王忽然想到:白起即便不再是武安君,但他這個戰神,在秦國的威望太高了,影響力也太大了(“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秦王和范雎討論半天的結果,就是“殺”!

白起最終拿起了那把終結自己生命的寶劍,並勉強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這一輩子殺人太多,尤其長平一戰坑殺了40萬像兵,如今這個結果,那就是報應(“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在白起人生最後的時刻,他認爲舉劍自裁的,並不是秦國的戰神,而是那個令人厭惡的人屠。白起死了,和他一起赴死的還有他的一些鐵桿部將,其中有一個叫做司馬靳,而幾百年後,他將有一個名叫司馬遷的後代。

結語

白起的死,冤枉嗎?如果論他殺人積累的罪惡,那他死有餘辜,一點都不冤。但對於秦國來說,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做過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死於自家老闆手上,這就冤了,也正因爲此,他死之後,秦國民間,無限懷念戰神白起。

從白起之死到現在,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在中國歷史上類似於白起之死的冤案,卻屢屢發生,一再重演,似乎“屁股決定腦袋”的邏輯,就根植於人性之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