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面積有哪些種類

(一)建築面積及其計算方式

1.房屋建築面積

通常指分戶的建築面積,由套內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公有建築面積組成,即:建築 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攤面積

2.套內建築面積

由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組成,即: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 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

3.使用面積

是指房屋內實際使用的面積,按照房屋內牆面水平投影計算,包括臥室、客廳、餐廳、 廚房、衛生間、過廳、過道、儲藏室、壁櫥等,不包括牆、柱等結構和保溫層的面積,也不 包括陽臺面積。

4.套內牆體面積

是指套內使用面積周圍的圍護或承重牆體或其他承重支撐體所佔的面積,其中各套之 間的分隔牆和套與公共建築空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等共有牆,均按照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 算套內牆體面積。

5.套內陽臺建築面積

均按照陽臺外圍與房屋外牆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照其外圍 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算建築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 建築面積。

6.分攤的共有公有建築面積

簡稱公攤面積,是指某個房屋所有人在共有公用建築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主要包括: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 水泵房、消防通道、配電室等。凡已作爲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車庫、 倉庫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築面積部分。作爲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

【例】客戶秦正通過貝殼平臺購買了一套新建商品住房,該住房建築面積 115 m²,套 內建築面積 92 m²,套內使用面積 85 m²,套內陽臺建築面積爲 4 m²。請計算該套住宅的套內 牆體面積。

【解】該住宅的套內牆體面積計算如下: 套內牆體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陽臺面積=92-85-4=3(m²) 衡量公有建築面積是否合適的指標是公用建築面積分攤係數。超出合理範圍的分攤系

數,購房分攤的面積就越大,實際可使用的面積就越小。 將整棟建築物的公攤建築面積除以整棟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建築的

共有公用建築面積公攤係數,即公攤係數=共有公用建築面積之和÷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各套(單元)的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共有公用建築面積公攤係數,得到購房者應合理分

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也就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係數×套內建築面積。

公攤係數 1%-8% 7%-12% 10%-16% 14%-24% 【例】經紀人馮娜帶客戶陳軍看了一套房源,該房源套內建築面積 78 m²,套內使用面 積 64 m²,套內牆體面積 6 m²,產權證登記建築面積 90 m²,請計算該住房的共有公用建築面

積公攤係數。

【解】該住房共有公用建築面積公攤係數計算如下: 分攤的共有公用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90-78=12(m²) 公用建築面積公攤係數=分攤的共有公用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12÷78=15.4% (二)不同階段的房屋面積

1.預測面積 根據預測方式,分爲按照圖紙預測的面積和按照已完工部分結合圖紙預測的面積。按

照圖紙預測的面積,是指在新建商品房預售時按照商品房建築設計圖上尺寸計算的房屋面 積。按照已完工部分結合圖紙預測的面積,是指對新建商品房已完工部分實際測量後,結合 該商品房建築設計圖,測算出的房屋面積。

2.實測面積

也稱竣工面積,是指房屋竣工後由房產測繪單位實際測量出具的面積。預測面積與實 際面積不一致,以實測面積爲準。造成預測面積和實際面積不一致的原因有:1施工誤差; 2測量誤差;3工程變更;4公攤面積改變等。

3.合同約定面積

簡稱合同面積,是指新建商品房出賣人和買受人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約定的所買賣新 建商品房的面積。新建商品房預售中,因還沒有實測面積,合同約定面積一般是預測面積。

4.產權登記面積

簡稱產權面積,俗稱房本面積,是指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房屋面積,是實測的房屋 建築面積。二手房買賣中說的面積一般是該面積。

5.實際面積

現實存在的面積。該面積可能比產權登記面積大,可能比產權登記面積小。例如,在有 違規超建加建的情況下,實際面積比是產權登記面積大,雖然超出的面積有一定使用價值, 但沒有法律保障。有的已購公房,當時爲了規避面積超標,產權登記面積可能比實際面積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