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真實的幸福2》(618)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讀的是《真實的幸福》書中的第二部分: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首先要明白的是,幸福跟情緒有關,要做一個樂觀的人。

20世紀60年代,美國有一個專家提出了情緒理論,說一個人總生活在高溫、高寒、嚴重的空氣污染、土壤污染,這樣一種很糟糕的生態環境之中。

久而久之,他的身體健康可能會出問題。

同樣,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總是被強烈的憤怒、深深的憂傷、心事重重的焦慮,或者是難以剋制的嫉妒這樣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所控制和籠罩。久而久之這個人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出問題。

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多地感受快樂和幸福,除了儘量避免消極和負面情緒,更重要的是培養積極情緒,做一個樂觀的人。

樂觀的人傾向於把目前的困難解釋成暫時性的、自己有主控權的,以及只有在這個情境下才會如此的;相反,悲觀的人則認爲他的困難一輩子也逃不掉,倒黴事一樁接一樁,而且是自己無法操控的。

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寫過一個寓言,說一個少婦去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問少婦,年紀輕輕的,爲什麼要尋短見呢?少婦哭訴說她結婚兩年了,遭到丈夫遺棄,孩子又病死了,活着已經沒有什麼樂趣了。

艄公又問她兩年前是怎麼過的。少婦說,那時候她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也沒有丈夫和孩子。

艄公對少婦說,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啊。

少婦聽了艄公的話,心裏頓時敞亮了,便告別艄公,高高興興地跳上了對岸。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關鍵是看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它。

擁有一個正確的視角,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的美好。

悲觀和樂觀這兩種心理狀態,你更喜歡哪一種,就說明你的人生就會更傾向於哪一種。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幸福的支柱。

有人統計了美國近20年來獲得彩票鉅額獎金的得主們,最後幾乎無一例外地破產,有些甚至一貧如洗,連住房都沒有。

這些曾經的億萬富翁,大部分抑鬱、自殺,其中有一箇中年婦女,得獎前在一家超市工作。破產後,她又重新回到超市,快樂地重操舊業。

記者採訪她時,她說覺得自己彷彿做了一場大夢。現在既然夢醒,那就過回普通人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可以。

那些自殺的、抑鬱的大獎得主們,無非是少了她的樂觀,無法從自己奢靡的生活裏走出來,過回以前的平凡日子。

正如艾默生所說:“一個人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掌控好情緒,首先學會做一個樂觀的人,你就能獲得幸福,掌控自己的人生。

但我們的人生也沒有一直順風順水的,遭遇負面情緒時應該調整心態,把情緒的每次起伏,都當成人生的修行,勇敢面對積極行動,失敗也只是暫時不成功,總結經驗,把注意力放在成長上,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如果成長是我們要一直追求下去的目標,暫時的失敗又怎麼可能讓你放棄呢?

即便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艱難,結果還是不盡人意,但你會收穫一顆堅強的心。

生活中的磕磕碰碰是難免的,這些經歷,足以成爲我們未來生活的資歷,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大。

人能改變心態,就能改變自己的一生。一個樂觀的作家才能寫出讓人看到希望的文字,一個樂觀地人才能不那麼輕易被打擊。幸福就是樂觀抵達的目的地,要想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備樂觀的精神。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分享《真實的幸福》的第二部分就到這裏了。謝謝您的閱讀,讀後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