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7》(616)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讀的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中的第七部分:本書金句。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1、教育意味着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2、無論你成爲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已。你就是黃金。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從地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那可能會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甚至也會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金子,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但那只是錯覺。金子一直是金子。

3、讓這張臉,讓這個女人與衆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後面的東西,是她咬在齒間的東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讓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4、我屬於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個人初具的雛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實的樣貌。

5、承認不確定性,就是被迫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但也意味着你相信你自己這是一個弱點,但這個弱點中透出一股力量:堅信活在自己的思想中,而不是別人的思想中。我常常在想,那天晚上我寫下的最有力的話,是否並非源自憤怒,而是出於懷疑:我不知道。我只是不知道。我從未允許自己擁有這樣的特權:不確定,但拒絕讓位於那些聲稱確定的人。我的一生都活在別人的講述中。他們的聲音慳鏘有カ,專制而絕對。之前我從未意識到,我的聲音也可以與他們的樣有力。

6、山上的生活給人一種至高無上之感,一種遺世獨立,甚至統治之感。在那廣闊的空間裏,你可以孤身一人幾小時暢行無阻,漂浮在松林、灌木和岩石的海洋。那是無邊無際的靜謐,使人沉靜,在它的廣袤面前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吉恩在這種高山的催眠中長大。一切人類鬧劇都彷彿安靜下來。

7、爸爸如果是在試圖阻止孩子對學校和書本過於感興趣——阻止我們像泰勒一樣被光明會所引誘——他更該對理查德多加註意。理查德也本該在下午幫母親製作酊劑,但他幾乎從沒這麼幹過。總是不見他的人影。我不清楚母親是否知道他去了哪裏,但我知道。每天下午,在黑暗的地下室裏幾乎總能找到理查德,他蜷縮在沙發和牆壁之間的狹小空間內,面前擺着一本百科全書。如果爸爸碰巧從此經過,他會把燈關掉,咕噥着說淨浪費電。過一會兒我就會找個藉口下樓,再去把燈打開。如果爸爸又經過一次的話,家裏便會響起一陣咆哮,母親就得坐在那裏聽他一頓教訓:房間裏沒人爲何要開着燈呢。她從不責罵我,我不禁懷疑她知道理查德在哪裏。如果我無法回到下面去開燈,理查德就會把書湊到鼻子邊,在黑暗中看書。他就是如此癡迷,如此想看那本百科全書。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分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第七部分就到這裏了。謝謝您的閱讀,讀後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