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澳洲淘舊物。舊物髒嗎?怎樣躲開不良磁場?

翻開手上已經發黃的老書——三毛的《我的寶貝》,開篇寫道:

“我有許多平凡的收藏,它們在價格上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在數量上也抵不過任何一間普通古董店,可是我深深地愛着它們。也許,這份愛源出於對於美的欣賞,又也許,它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更可能,因爲這一些與那一些我所謂的收藏,豐富了家居生活的悅目和舒適。

可是以上的種種理由並不能完全造成我心中對這些東西的看重。之所以如此愛悅着這一批寶貝,實在是因爲,當我與它們結緣的時候,每一樣東西來歷的背後,多多少少躲藏着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

常常,在夜深人靜的夜裏,我凝望着一樣又一樣放在角落或者架子上的裝飾,心中所想的卻是每一個與物品接觸過的人。因爲有了人的緣故,這些東西才被生命所接納,它們,就成爲了我生命中的印記。當然,生命真正的印記並不可能只在一件物品上,可是那些刻進我思想、行爲、氣質和談吐中的過去,並不能完善的表達出來,而且,那也是沒有必要向這個世界完全公開的。”

全書記錄了三毛從全世界各地淘到的小物件,那個年代物流業不如現在發達,多次搬家讓她收集的寶貝所剩不多,即便如此,仍能集結成冊,可想,她可真是圓了小時候的拾荒夢。(三毛小時候寫作文《我的志願》,說想做個拾破爛的人,還認真地寫出諸多理由,結果被老師打回重寫。)

小時候讀這本書,相當無感,再加上我買的版本是沒有配圖的,甚至覺得枯燥。如今再看,卻特別感同深受。

我自認爲屬於天生物質慾望偏低的人,可既然不看重物質,又爲啥又那麼喜歡悉心保存一些東西呢?

記不住家裏的電視是啥品牌,但與某些小物件邂逅的細節卻記得清清楚楚。哪怕只是一顆鈕釦,因爲承載着一段記憶,對我來說,便彌足珍貴。

幾年前的照片裏,女兒戴着的貝殼項鍊,經過那麼多次極簡大清除,如今依舊安然躺在我的抽屜。那是和朋友們去Jervis Bay在沙灘上撿的。那裏的貝殼很特別,歷經沙石沖刷,每個上面都自然形成了一個小洞,串條繩子就變成這最簡單質樸的裝飾。它於我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免費得來的廢物利用,更是記載了和朋友們漫步於沙灘談笑風聲的美好時光。那時孩子們還小,那時的我們也尚且年輕......

書架上那個情侶相依的小木雕,手工可謂粗糙,底子都沒刻平,搖搖晃晃的。可我再怎麼極簡,它都穩坐泰山,仗着它記錄着我們在斐濟的歡聲笑語。賣家爲我們製作卡瓦酒(Kava)的場景、老公和他們互換香菸的樣子,一看這木雕,便在我腦海浮現(詳情可見舊文《狀況連連的鬼月斐濟行》)。

這方面女兒也深得我的遺傳。

她四歲時跟我們去企鵝島(Phillip Island)玩,帶回來的小紀念品一直愛不釋手,那裏有她的快樂記憶。

五歲時在袋鼠島(Kangaroo Island)買過一個眼睛會發光的小企鵝鑰匙扣,回家後不知丟到哪了,爲此女兒唸叨好多次,我也跟着心疼不已,暗自責怪自己沒幫她收好,這麼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不該和其它玩具放在一起。

再後來,去笑翠鳥島(Cockatoo Island)玩(咋全是島),買了個鸚鵡毛絨玩具,有了前車之鑑,我特地裝進袋子收在衣櫃裏,以至於好幾年都忘了,那天無意中翻出來,惹得我和閨女一陣驚喜,人造失而復得劇情哇。

喜歡收集物件,有時也與記憶無關,只是生活的小調調兒。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時,家對面就有個大垃圾場,白天荷西去上班,她就喜歡跑到那裏去“淘寶”:

“用舊的汽車外胎,我拾回來洗清潔,平放在席子上,裏面填上一個紅布坐墊,像一個鳥巢,誰來了也搶着坐。深綠色的大水瓶。我抱回家來,上面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那感覺有一種強烈痛苦的詩意。不同的汽水瓶,我買下小罐的油漆給它們厚厚的塗上印地安人似的圖案和色彩。駱駝的頭骨早已放在書架上。我又逼着荷西用鐵皮和玻璃做了一盞風燈。快腐爛的羊皮,拾回來學沙哈威人先用鹽,再塗明礬硝出來,又是一張坐墊。”

在沙漠本地人眼裏,三毛折騰的這些都是“沒用的東西”,沒有它們也不耽誤喫喝,有了它們還多了打掃的累贅。可在三毛眼裏,那更有活着的樂趣。爲了添點綠植,她和荷西甚至在夜裏翻牆進總督家偷花,結果被衛兵持槍趕走落荒而逃。

我以前也和沙漠本地人一樣,視那些“沒用的東西”爲累贅,比如植物。以前我家光禿禿的沒一點兒綠意,其實是我懶,外加沒安定下來,還一直美其名曰極簡生活。

直到有一天在朋友家做客,猛然發現盆栽竟然可以美成那樣!恰當的葉形、恰當的花盆、恰當的位置、恰當的陽光,甚至連花盆下面的墊子都美成了藝術。哎呀簡直了,連旁邊的我都跟着沾光變藝術了好嘛。

坐在這樣的桌邊喝茶看書,多麼享受!而這享受,卻非金錢可以買到。你得肯花心思,得有那藝術細胞,還得有衣食奔波之外的閒情逸致。

不由得細細觀察朋友家的房前屋后里裏外外,每個角落都有各式各樣的植物作裝飾。女主人是學畫的,畫作和藝術品更是隨處可見,每個角落都是主人用了心的。高大上的名牌傢俱電器、豪華的裝修,都無法營造出這樣的美妙感受。

印象最深是有一次,我好奇他們鋼琴上擺着的一對小色子,沒錯,就是打麻將用的色子。關鍵是擺得很有意思,一個斜靠着另一個,一看就是刻意那樣放的。見我問起,朋友立即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說是逛Garage Sale(澳洲人在自家車庫擺賣閒置品)時買的,夫妻倆每人挑了一個:“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他的,我覺得它們很可愛啊......”

還沒蠶豆大的兩個小色子,在她嘴裏彷彿變成有生命的小精靈。那一刻我真被觸動了,是的,我喜歡這樣的細膩。

看到這個世界,除了爲生存奔忙累積物質之外,還有人願意停下來細細感受生命的滋味兒,真好!

後來女兒不知開了哪個竅,關注起房間環境。擺水晶、燃薰香,還開始鬧着要植物,於是我們就開始常跑花草市場。

誰成想,看着容易做着難。買來還盛開着的花,經我手沒幾天就耷拉了腦袋,連葉子都蔫了。這也太打擊人了啊。小時候家裏到處是盆栽也沒覺得了不得啊,一次盛開18朵的仙人球、開着粉花的嫁接蟹爪蘭、葉子油亮的君子蘭、一品紅、虎皮蘭、秋海棠......沒想到這也是本事呢。

不過呢,一口喫不成胖子,咱就慢慢來吧。首先,有這意識就是好的起點哈。瞅瞅,一澳元買來的一堆小白花(Snow Crystal),分出兩棵,順手種在麥當勞贈品玩具杯子裏,放在女兒窗邊,每每看到都讓人嘴角上揚。女兒也從不忘在百忙(追劇玩遊戲)之中抽空給她的花花草草澆水通風。我看了很是歡喜,孩子這麼小就懂得感受陽光雨露了,比爲娘會享受啊。

除了記憶和生活情調,還有在舊物裏發現寶貝的驚喜和成就感。

在《溫柔的夜》中,三毛這樣描述她的拾荒夢:

“拾荒的魅力,在於可以帶來意外的喜悅和樂趣。所謂的拾荒的樂趣,除了不勞而獲這些實際的喜悅以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永遠是一份未知,在下一秒裏,能拾到是什麼好東西,誰也不知道,它是一個沒有終止,沒有答案,也不會有結局的謎。”

我深深理解她的這份樂趣,因爲,不知何時起,我也越來越喜歡淘舊物了。

如今,想像三毛那樣從垃圾裏淘到寶貝,很難了。還好有各種舊貨市場啊。澳洲到處都有慈善店,我們平時捐出去的衣服用品,品相好點兒的,清洗消毒之後,就有可能被放在慈善店裏售賣,賣得的錢用於慈善。有的工廠把不要的庫存捐來,所以店裏也會有些新東西。這裏的工作人員都是義工,無償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勞動。所以,哪怕只是買點兒東西,也算是善事。

下圖是我們小鎮的一家慈善店,我沒少在這給孩子淘舊書。好吧,無關風雅和懷舊,純粹是爲了便宜。澳洲的新書貴啊,關鍵是小孩子的圖畫書看幾次也就沒用了。直到女兒長大點兒了,舊書和圖書館都找不到她想要的書,我纔開始在書店買新書。

正如三毛說的,逛舊貨市場,更吸引人的是,它永遠是一份未知,常常會帶來意外的喜悅和樂趣。曾在慈善店看到過下圖這個首飾盒,是中國的老東西,感覺應該是民國時期的。可惜當時愣是沒買,後來老後悔了。管它真假,就十澳元,一盒巧克力而已啊。

澳洲各地還有周末露天市場。有的是固定每週舉辦,有的是逢年過節偶爾舉辦,有的以農產品爲主,有的以手工藝品爲主。自打知道離家不算太遠就有個規模相當大的週日市場以後,天好沒事的時候,我們就愛去逛逛。生活用品、花花草草、瓜果蔬菜、服裝、小喫、裝飾、工具、手工......新的舊的啥都有。

我不光看東西,還愛看人,看擺攤的人。下面這位老爺子,從帽子到鞋子,一身乾淨筆挺。他總盯着桌上那個金色的鐘,小球一不轉了,他就過去碰一碰,讓它重新轉起來。感覺有點兒強迫症。但他臉上總掛着微笑,沒有一絲煩燥,於是我知道那是他的樂趣哈。

老爺子的攤兒很簡單,桌上幾個舊座鐘,地上一盒舊手錶,桌邊兩盆花,車輪邊還有幅立體掛畫,估計是自家的手工作品。噢對了,還有被我們買走的,他攤兒上最大的傢伙——一對兒牀頭櫃。

下圖的櫃子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是舊的,但我和老公一眼就看中了它的雕刻式樣。我心裏想象着把它放在牆角,擱盆大葉植物,完美。對傢俱木材我們完全不懂,只是很喜歡它的設計感,這種不規則形狀,做起來應該挺費功夫,看看裏面也是實木。一問價格,最低60澳元兩個都拿走,一個才30,真心不貴。買了吧。有人買走,老爺子也就不用再費勸兒搬回車上帶回家了。後來旁邊的攤主婦人跑過來看熱鬧,小聲告訴我,早上還開價一百塊錢呢。

桌上的小東西也都是我在各種市場淘的。除了那個悉尼岩石區露天市場買的木袋鼠因爲有設計專利而稍貴(放在斜坡會自動跳躍前行)大概三十澳元,其它的價格都很美麗。特別是左邊的白瓷天鵝,不是工廠出來的批量產品噢,底下有手刻的作者名字和時間,才五澳元。陶藝花瓶來自美國,五澳元。木雕牛是八澳元,喜歡它的神態,沉穩堅毅踏實的感覺,拿回家才發現背面有一處破損,也不計較,都是緣分一場,何況那也是它曾歷經滄桑的印記。

就連買水晶這種東西,相比於正規的水晶店,我也更喜歡在小攤上挑挑揀揀,你明知很可能有假的,但就是很享受慧眼識寶的樂趣,通過自己積累的知識去辨識真僞,在優劣混雜之中找到閤眼緣的寶貝,別有一番成就感。當然,小攤運營成本遠低於正規店家,所以價格上也更香。

若不考慮佩帶,我更喜歡水晶原石。你想,這塊石頭,在地下深埋了不知多少年,能被人類挖掘已是碰巧,再經過若干人的手,機緣巧合最終與我們相遇,這是怎樣的緣分。

那一小盒子貓眼石,女兒挑花了眼,求助於我。做決定這事兒我愛幹,在我的火眼金睛之下,選中的這顆讓女兒都佩服。從某個角度望進這石頭裏,是不是很有奇幻的感覺。

我是個心裏藏不住情緒的人,有氣憤就需要發泄絕不憋着,有快樂自然也樂於分享,雖然總被老媽教育說是得瑟,但我自認爲這也沒啥好顯擺的啊,就是單純地分享好心情唄。而且,覺得有用的信息順便廣而告之一下說不定別人也用得上呢。

所以,淘到喜歡的寶貝之後,常常忍不住和朋友分享,誰讓如今通訊這麼快捷,發個朋友圈、羣裏喊一聲,動動手指的事兒。

在朋友圈分享完畢,很快就收到一位朋友的反饋,跟我分享了她自己淘到的最愛,就是下面這對布偶娃娃。娃娃身上各處的細節圖給我發了一堆。

起初我以爲就是禮品店常見的普通娃娃,聽她一解釋才大讚果然是寶。這是朋友花了30澳元在Ebay拍賣而得,售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Backpacks 4 Vic Kids,隨娃娃還有一封手寫的感謝信。細看不難發現,手工製作的地方非常精緻,賣家說它們的年齡至少有半個世紀,在澳洲這塊原本就沒啥歷史的土地上,就算是老東西了。

或許這就是淘寶的樂趣,如果沒有背後的故事,別人看不起眼,正因爲你們的結緣有那麼一段故事,它們才成爲你願意用餘生陪伴的寶貝。

下圖是賣家寄給朋友的手寫名信片,可不是批量打印的噢。大致翻譯一下:

“親愛的XX,感謝你的付款。你可能會樂於知道,你的付款已經捐至某某兒童慈善機構。祝福你。”

朋友說她覺得這兩個娃娃很有靈性,被他們平靜而快樂的氣質所吸引,每次看到都讓她很開心。

看不到實物,我只能從照片來感受。下面第一圖是朋友第一次發來的,第二圖是朋友爲我發文特地重照的。你看看,感覺不太一樣吧?

女孩的神態彷彿完全不一樣了呢。男孩的神情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因爲左右位置互換過,圖一里的男孩兒更乖些,圖二里的男孩兒視線瞥向外面,有點兒分心的感覺。

寫兩性情感多了,讓我職業習慣一下。從神情猜測,圖一的小情侶,女方居強勢。圖二則是女方表面強勢,實則男方是有小心眼兒的。哈哈,所以我告訴朋友讓她最好按照圖一來擺放。

擔心舊物“髒”嗎?如何避免不良磁場?

朋友說她喜歡買各種娃娃,儘管有人會擔心擺人偶不好,但她還是喜歡。關於玩偶會不會惹東西上身這件事,我說說我的想法。當然,我也是道聽途說來的。讀者信則看看,不信就跳過,不必較真。畢竟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人類未能探索清楚的領域,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纔是科學求知的前提。

普通人看不見的另一個維度裏的靈體,的確是會附着在一些物件上的。不管是人形玩偶還是動物形雕塑,甚至也可以附在非生命造型的東西上。但並不是所有物件上都有靈體附着。而且,靈體的存在也並不是非要附在什麼東西上,它們可以僅以能量的形式存在。

就算一件東西上沒有附着任何靈體,它也可能帶有某些信息,可以理解爲某種磁場。這種信息與曾經擁有它的主人有關。

就算真的遇上磁場信息不好的東西,也不見得都會引發什麼麻煩。還要看你家本身的風水磁場如何,還有你們自己本身正能量的強弱。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嘛。

比如三毛在《我的寶貝》中記錄的關於她的一條項鍊的真實經歷:

那條銀項鍊是三毛結婚當天,一個沙漠婦人專程跑到她家賣給她的。後來三毛的先生荷西又用腳踏車的零件加了些裝飾上去。因此,三毛將之視爲生命中的一部分,尤其在荷西意外過世之後,幾乎每天都掛着。

喪夫之後的三毛回到臺灣居住,有一次胡茵夢拉她去聽一個通靈的異人石朝霖教授講解關於“宇宙和磁場”的話題。石教授講完,在座的人紛紛將自己身上佩戴的東西送上去請他看。有些東西,他摸過會說:“很純淨,可以掛。”有些東西,他摸過就說:“不要再掛了。”

三毛坐在很遠的地方,也把自己那條銀項鍊傳上去。石教授並不認識三毛,也不知道項鍊是從哪裏傳過來的。他看過正面再看反面,先說是個很古老的東西了,然後說“不好說”。三毛請他儘管明講。石教授沉吟了一會兒才說:“你是個天生通靈的人,就像個強力天線一樣,身體情形太單薄,還是不要弄那些事情了。這串項鍊裏面,鎖進了太多的眼淚,裏面凝聚着一個愛情故事,對不對?”

三毛重重一點頭,就將身子趴到了膝蓋上去。散會後,石教授還問胡茵夢:“你的朋友是誰?”可見他並不是先知道三毛再套她的經歷。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切人事物,並不是不留痕跡的。事情過去了,它的影響還在。同樣,一個人、一件東西,都是會留下磁場信息的。這個道理的現實應用有很多。

比如:爲什麼水晶買回來要先淨化?爲什麼發生過兇案的房子沒人願意買?遷新居時要溫鍋(housewarming),爲什麼?有種解釋是:多點兒陽間的人氣來幫助驅散可能存在的陰性不良磁場。更講究的還會在入住前做些法事,以淨化空間磁場,特別是買舊房子的。

類似的習俗不光中國有,別國也有。如果你認爲那純粹是封建迷信或者心理作用,也沒關係,只是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文化習俗,不必自己不認同的事物就去指責甚至攻擊。

所以,我買東西,特別是淘舊物的時候,也會盡量避免買回磁場信息不好的東西。

第一,先看自己,是不是處於一個積極陽光平和快樂的狀態。第二,看賣主,體會一下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如何,感覺舒服的喜歡的,纔會看他的東西。第三,看東西,用心感受,你看着它的時候,內心是否升起歡喜心。

在你不懂的時候,沒關係,儘量在你感覺自己運勢比較順的階段,去做那些重要的決定,比如買房換工作找對象等等。風水輪流轉,十年一大運。在自身運勢走上坡的時候,你起心動念想做的事情,包括想買的東西,也更容易是好的。

最後,引用朋友說起她的那對娃娃時的原話作結:

“保存了半個世界的娃娃,只是衣服顏色退了些。我捨不得有一天也把他們送出去,如果必須要送,也送給那個愛他們、珍惜他們的人。那個做他們的人是懷着怎樣的心情來選料子、選顏色,一針一線的做的......”

很開心,知道世界上也有這麼多細膩的內心,同樣溫柔地感知着人間冷暖!

有些快樂,屬於自己,無需他人知道。但,有些快樂,分享給對的人,會讓快樂跟着加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