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將就

生活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怎麼辦呢?

在你惶恐無助的時候,盲目聽從了周圍人善意的建議,等你回過神來的時候,往往會發現這些建議,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問題就是還並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在這個階段的需求是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一個人如果能真正瞭解自己的高級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那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心理成就”。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也就在認識自己的路上有了重大突破。

怎樣能夠做到呢?那就需要不斷地內觀自己。

認識自己不容易,改變自己更難,只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也就足夠了。

不想過分討好別人而委屈自己。其實覺得委屈了自己,那就是自己內心的基本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

人是一種不斷需要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一個慾望滿足後,往往又會迅速地被另一個慾望所佔據。這就是人性使然。

“人幾乎總是在希望着什麼,這是貫穿人整個一生的特點。”生而爲人,誰又能逃脫的掉周身人性的傷害和折磨呢?

仔細琢磨才漸漸模糊認識到人性和人格的哲理。認識到了,明白了,人生路上的很多事情也就能夠釋然了。

作家蘇苓曾說過:“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

相處舒服,濃淡相宜,是朋友間的幸事。有相知相惜、相互扶持、攜手同行的家人,更是自己的福氣。

作家三毛曾說過:“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不將就,還是自己的性格。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纔是最好的養生。和頻率相同相處,無需過多言語,能知你心酸,才能覺得萬般自在。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你學會了降低期望,生活中反而處處是驚喜。”放棄對他人的高要求,別人輕鬆,自己也舒服。畢竟,輕鬆自在,也是自己的高需求。

周國平曾說過:“嫉妒是人性,不因嫉妒而失態乃至報復則是修養,我們無法壓抑人性,但可以做到有修養。”其實那些過的灑脫、舒服自在的人,不過就是因爲做人守住了良心,做事守住了初心。

如果覺得生活的方向不能確定是不是錯了。如果出現讓自己很是焦慮、甚至抑鬱的事情,先停下來,也是沒錯的。

然後提升自己的能力,學會充分認識自己,找到生活智慧的入口,融入當下生活。

如果有夢想,那應該是快樂的。不能讓自己快樂的希望,那也就不叫夢想了。

如果不能逃離,那就融入,學會欣然接受,不計較,纔是正途。

當樂則樂,也許就是最智慧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