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成就非凡人生。

今天来聊一聊成长之道的其中两项———冥想和运动。

提到冥想这个词,你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那些禅修者们,要么是身穿僧袍的和尚,要么就是长须飘飘的道人,你会觉得这件事对于你来说无比遥远。其实不然,修行这个词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而不断努力着。

如果你打开网页输入冥想这一词汇,你会发现有从古至今有许多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保持这一习惯,例如比尔盖茨、斯瓦辛格、牛顿等等...在200位世界级领军人物中,甚至超过80%都有每天做冥想练习的习惯。得知这些后,你还觉得冥想只是属于所谓修行人做的事情吗?

试想一下,我们身边总会出现这么一类人;上学时他们好像就比我们多出一个大脑,似乎也没有特别刻苦努力,可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步入社会后,他们也总是会在所处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做事有深度,思考问题也很全面。这种人生来便是优秀的代表者,人类的精英。你能做的只有羡慕与反思,反思自己没有他聪明,觉得是自己脑子不好。

其实,造物者给予每个人的脑子都差不多,可为什么有的人就是比其他人聪明呢?其实,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一个长时间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其实,我们的大脑存储量虽然惊人,可脑力资源却极其有限。就像手机内存虽然很大,但同时运行许多程序依旧会卡顿是一个道理。不信你可以试试,在段时间内让你记住毫不相干的数字,我打赌很少有人会记住超过七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也一样,一旦有某件事被打断,你就会忘记本来要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脑力资源的利用率。

聪明的人,会把脑力资源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而普通人总是被这样那样的琐事所填满。在你的工作学习中你的潜意识被填充了考试,家庭,择业,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这就大大降低了你的做事效率。

那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利用脑力资源呢,方法之一便是冥想。

在冥想的时候,将所有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可以是呼吸,也可以是感受全身,或者是幻想自己正脱离身体飘在空中观察自己。切记一点,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慎走神也不要慌,只需要轻轻的将其拉回即可,坚持下去,你就会养成习惯,让专注变得无意识行为,在平时也能自动集中分散的注意力,随时可以控制脑力资源利用情况。

在《十分钟冥想》一书中提到:

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在进行冥想时,只是大脑活动发生了变化,但是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大脑结构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神经可塑性”。因此,正如锻炼身体会使某块特定肌肉变得更厚实、更结实,用冥想对心灵进行训练会使大脑中与幸福快乐相关的区域变得更加“厚实”“结实”。

关于更多冥想的话题,只拿短短的一个早上是写不完的。我会抽出时间来专门写一篇关于冥想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成长的另一项———运动。

比起早冥读写来说,跑这件事难度系数大概是里面最小的。每天早上我把运动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冥想之后,我都会穿上跑步鞋准时站在跑步机上。

热身五分钟,再慢跑二十分钟,最后五分钟用来做缓冲,坚持了二十天,效果就是首先我的体重下降了两公斤,其次在运动结束后的写作环节更加流畅。这还不算是最大的成果,最让我感到神奇的是,运动让我摆脱了的焦虑,使我能每天精神抖擞的面对新的一天。

科学认证,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运动不仅能使人身材更好、精神更佳,同时能增强大脑功能,提升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让人创造更大的成就,获取更多资源。

运动+学习是最好的成长模式,所以我的建议是,运动之后一定要配合学习,要么阅读要么写作,或者就是处理一些困难的工作。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

讲了这么多,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行动起来,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去做最正确的事,打太极拳的人常说要“动中有静”,练静功的人又说某某功法“静中有动”。冥想与运动就像太极的两面,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生生不息。

所以,成长之路上的动与静,你学会了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