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2光明育苗-國畫成長記-山水課教學錄(線條、圖案)

       你再仔細分析山形,由幾個椎體組成?椎體結構的體徵?

        先用線條勾勒出大的輪廓,然後再勾皴每一部分的結構,再調整統一畫面。

整體—局部—再整體。(再循環觀察,調整,收拾)


一、高質量的筆墨線條是怎樣的?反觀自己的線條,就知道該如何提高了。


高質量的筆墨線條是這樣的,是歷代無數先賢們總結得出的,是經得住歷史考驗的:


1、高質量的筆墨線條一定是富有變化的,所謂的“一波三折”,就是如此。


通過仔細品讀歷代山水大家的作品,你會很自然的得出這樣的結論。你看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他們所畫的山石林木之輪廓,其筆墨線條無一不是變化多端,抑揚頓挫,絕對找不到畫得如電線杆那樣呆板筆直的線條。並且其筆墨線條之間首尾顧盼,相映成趣,筆筆相生相剋,隨心生髮,變化自然,宛如天成。


2、高質量的筆墨線條一定是厚實蒼潤的,落筆大膽肯定,無絲毫的猶豫。


仔細品讀歷代山水大家的作品,其筆墨線條一定是厚實蒼潤的。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然要求諳熟中鋒行筆之道,並且落筆大膽肯定,不能有絲毫的猶豫質疑。


那些不懂中鋒行筆之道,並且落筆猶豫不決產生的筆墨線條是怎樣的?


不懂中鋒行筆之道的線條特徵是這樣的:其線條看上去扁薄無力,浮滑懦弱。落筆猶豫不決產生的筆墨線條,一般會有這樣的特徵:


線條臃腫癡肥,這是欲行不行導致;線條的起筆或收筆,處往往長出一個難看的大疙瘩,這是行筆猶豫緩慢的必然結果,哪怕筆頭水分較少,也同樣具有這樣的特徵。

3、高質量的筆墨線條一定是筆筆到位,直達線條終點的。


歷代山水大家作品用筆看似漫不經心,實則一絲不苟,用筆十分精到,筆筆到位,追求的是外鬆內緊的效果。這些看似疏鬆隨意的筆墨線條,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苦練是難以達到的。


反觀那些筆墨線條不到位的山水畫,其收筆往往是經不住考驗的、筆鋒是不到位的。有的筆鋒行走到一半就匆匆提筆離紙,或者在拐彎處完全偏離了軌道,根本控制不住筆毫。最終產生難看的圭角,收筆處留下難看的老鼠尾巴,這樣的筆墨線條是初學者或用筆不得法的人士經常犯的錯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