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愛上了獨處

《重生》裏有個案例,精英律師薛冬每天都會穿梭於各種社交場合,與法官稱兄道弟,每天接幾十甚至上百個電話。

他把所有人都稱爲“朋友”,即便是在婚禮上對自己大打出手的人,也不例外。

能在人羣中混得如魚得水,並不是因爲他善於交際,而是他失去了獨處的能力。

天黑之後的薛冬,只能去歌廳、舞廳、練歌房,甚至夜總會。因爲只要一個人待着,他就會被孤獨感裹挾。

而他卻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孤獨的”。

叔本華曾說:

“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爲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纔是自由的。”

不給自己獨處的機會,反而會越來越孤單。

熬夜的人,總會一遍遍地刷新朋友圈,看着安靜的聊天列表,也會偶爾在凌晨發一條,想看看會有多少人點贊。

結果卻大失所望,不得不將動態刪除時才突然明白:並不是每個人都想,且有時間參與你的生活。

曾有人爲孤獨排等級,將“一個人喫飯”列在第二名,然而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自己喫飯已經成爲了享受。

公司的前臺,是位非常熱情的姑娘。

在一次交流會上,她卻說自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班回家。

那意味着,她終於可以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煮一碗螺螄粉端到沙發前,邊喫邊追劇;又或是點起香薰,準備一罐啤酒,邊喝邊看書。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纔可以完全成爲自己。”

閒暇時間不社交,彷彿已經成爲人們之間的潛在約定,不聯繫,不溝通,能減少很大一部分疲憊感。

你不需要接受對方突然拋來的壞情緒;

也不需要揣測對方的心思;

更不需要解釋自己的行爲。

成年後,爲了守護自己的情緒邊界,我們最需要學會的技能之一,就是“和自己玩”。

只有在碰到珍貴的人時,才願意付出自己寶貴的時間。

我一直覺得,在《嚮往的生活》裏,除了年紀還小的張子楓,黃磊是最不“善於人際”的一位。

面對不熟悉的嘉賓,他像個不願面對親戚的小孩,寧願直接“躲”進廚房,做一桌豐盛的菜,也不願意假裝熱情地跟每個人打招呼。

可當提起昔日的好友,人到中年的他也會動容,願意爲其不再唱歌,甚至從此改變自己的人生信條。

“他死了我就不唱了,我願意胖一點再胖一點,然後在廚房裏做飯。”

我其實特別理解黃磊:有限的時間和心思,要花在值得的人身上。

對我爸而言,我媽既是妻子,更是知音。

我爸一直是個不愛湊熱鬧的人,除了發小,工作之餘很少與人相處。卻在遇到我媽之後,恨不得把一天中的所有事都告訴她。

如果說融入人羣的我們,會消散身上的光芒;那獨處時的我們,就是在儲蓄力量。

“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爲什麼樣的人。”

成熟的人,既能忍受孤獨,也能自成宇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