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十二)

/41/

昨天一位工人女友告訴我,她打冠狀病毒防疫針了。她們小區有很多人不肯打,理由是“不要錢,一定是拿人做試驗。”這位朋友倒很有見識,對那些人說:“假如收150元一針,你們肯定都打。”她說的情況,令我啼笑皆非,說明這些人沒見識。這個羣體,應該不是少數,只知天上不會掉餡餅,凡事皆需花錢,不關心國事。

若沒見識,便很容易受商家利用。佩如某種衣服80元一件,不好賣。商家利用一些人的上述觀念:“價格低不會是好貨。”把80元改成280元,便有多人問津。商人很會研究心理學,一猜一個準。

咱們國家防治新冠肺炎,在國際處於遠遠領先地位,疫苗也是最先研製,使用已達半年之久,還在不斷支援其他國家,供不應求。就這個問題來說,生在中國應該感到自豪,居然懷疑國家拿老百姓做藥物試驗,真是不可理喻。

也有些年輕人不肯打 。他們帶着僥倖心理,認爲周圍人都打了,沒有傳染源,就沒事了,這也不對,就目前情況看,防範永遠很必要。

疫情防治之所以難度較大,是因爲人口流動性帶來傳染風險。東西方的差距是思想文化差異,基本表現是民衆不配合國家行爲。西方人講求全面自由,不聽政府的勸告與安排,引發較大感染面。我們因爲國家防禦得力,反而使許多人放鬆警惕,使疫情時有反覆。

/42/

人皆需要朋友,朋友之間,經常走動,禮尚往來,豐富生活,增添樂趣。朋友也不能太多,多了難於應付,稍有不慎,難免得罪,自落沒趣。我不喜歡廣泛交友,有朋友一二足矣!也不愛方方面面周到來往,只希望有個能說心裏話,而又不擔心被出賣的朋友。

退休前忙於工作與家庭,沒感覺缺少密友的遺憾。退休後比較閒適,人生思考的積累也想有個朋友傾吐。“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拋去一片心。”是工作時候,接觸人較多,必須牢記的警言。退休之後,普通百姓,忌諱自然減少。

有位同學,在校時與其相處較親密,工作後幾十年沒通信息,退休前偶遇,方知她已是大學教授身份。與其說時論事,談天說地,很是默契。來往幾年,沒料想她身患重疾,兩年前謝世。喜愛獨處的我,甚感孤獨。

人一輩子有許多話想說,有些不能說,能說的無人可說,無奈之下寫寫,也是宣泄。也有不能寫的,若有朋友說說,當然最好。去年初,加了一位網友,原本故交,因升職市區,二十幾年未見。此君畢業於北京大學,思想深邃,很有情趣,雖然從政出身,但愛好文學,在微信上與他談古論今,倒也解些寂寞。老同學有幾位,偶爾聯繫一下,各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便時常打攪。

也有幾位真心待我的老友,只是跟她們無天可聊,每日必發問候信息過來,皆是轉來轉去的吉言好語,出於禮貌也需回覆。人家好心好意,我卻厭惡那些不斷重複的內容。

我知道她們轉的皆是專業人士編出來賺錢的東西,所以十分不喜歡。我這人恐怕很不容易相處,自己俗人一個,心裏卻容不下半點的俗。

/43/

人到晚年,閒時居多,說是什麼都不想,那是騙自己。想的未必都是美好與快樂,和年輕時候的成就與輝煌。一生經歷的傷痛與教訓,個人境遇以及歷時社會特點,都會像影像視頻,一次次重新放過。

知識、個性、閱歷,與社會認知聯合起來,左右人的想法。閱歷簡單的晚年思想也簡單,關注也很少,想的都是自己的事,依靠誰,健康與否,壽限多少。閱歷複雜的、思想感情豐富的,尤其是經歷過跌宕起伏的,想的自然很多,反思人生是否碌碌無爲,是否留下諸多遺憾,活了一輩子,意義在哪裏。

蘇軾詩中有“人生識字憂患始”句子,指的應該是識字有了文化,思考、關注必然增多,除了自己,更多思考的是社會。文化知識提升人的精神高度,也會使人活得很累,憂患意識相伴一生。

然而,能爲社會憂患,爲國家與人民利益憂患,也是人活着的真正意義。袁隆平院士謝世,全國人民都在悼念,因爲他超越常人,把自己的一生時光,全部獻給了理想,獻給了人類,晚年都沒閒適過,忘我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就是偉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