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此前写燕子楼,涉及唐代诗人张仲素。着实说,此前于这位诗人了解不多;稍有涉及之后,感觉其别有滋味。遂查阅而知:张仲素,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今河北任丘)。善写思妇心情和女子神态。

那就拎几首出来看看。


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一个风光明媚的春天里,柳色青青,丝条垂垂,真个是春意无边,春情无限呐。一位正当妙龄的采桑女子听到同伴招呼,匆匆之下,便相伴前去;家里养着蚕,一屉又一屉,那可是个张口货,天天要吃呢。沿路大家叽叽喳喳,快言快语,倒没什么。到了桑树林,大家伙儿四散开来,各自捋叶不停,彼此间依旧少不了说笑。其中的一位不知怎么,双手却忽然慢了下来,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却原来,她是昨夜了自己正在服兵役的新婚夫,而其驻守的地界正好是马嵬坡兵变的所在地,在加之大家疯传的安史之乱很是蝎虎,你说作为一个未婚妻的山村小女子能不焦心吗?

村头那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别他时的往事;而翠绿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那处于爱情中的思夫女子自然不能不被触起心事了。

短短廿字,没问题极富魅力;不过,此诗并非完全自创,《诗经·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本诗有神似处。或者说,本首《春闺思》就是对《卷耳》的摹拟。


秋闺思二首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从上一首《春闺思》到本首的《秋闺思》,一般说,除了眼前的景色,路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一首的大意是,独居深闺的少妇一觉醒来,只见月色柔柔,冷冷月光透进碧纱窗户照到床前,感觉寂静而清幽,心头呢却无比寂寞,更有那寒蝉悲鸣,秋虫唧唧,一抹眼,串串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刚才的梦里,她竟然只身到了有士兵把守的关塞,这可是个自打婚后就魂牵梦萦的地方呐,不料一打听,这并非自己丈夫呆的地方。那丈夫在哪呢?还在更加遥远的金微山(今名叫阿尔泰山)呢 。

第二首:思妇一夜没有睡好,时醒时睡,真是心潮起伏,一夜难眠,为什么呢,因为本日白天要做一件事情,要寄寒衣给远在边塞服役的丈夫。听说那里新近战事频繁,亲爱的夫君可千万不要有什么闪失。还好,一大早出屋,擡头一看,天气不错,也许是个好兆头吧。一字型的鸿雁在高远的天空里续续而过,也许吧,辛劳的秋雁能把俺对夫君一腔相思传达到他那里。不想到了邮寄的地方,听到有人说,夫君所在的那支部队早已从原本驻扎的居延城(在今新疆)移军到了它地儿。可这它地儿又究为何地儿呢?无人知道。天呀,这可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般,难做决断。坊间所唱的“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可真一点不假。

到了数百年之后的元代,诗人姚燧写了一首《凭阑人》:“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其创作灵感十有八九就来自这首《秋闺思》


杂曲歌辞·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本诗之题材和笔法都与上一首相似。

大意是,思妇即女主人看着室外的天气越来越冷,不由得开始着急,因为要寄给远方丈夫的寒衣尚未备好呢。寂静的深夜里,赶着缝衣的女子耳畔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等到终于做好时,终于得以长长舒了口气。时光呀你慢慢走,秋虫呀你切莫着急叫,叫得人整夜不得安生呀。等到了明天,小女子俺把寒衣给夫君寄了,一切随你老天爷吧,反正估计赶上霜前夫君可以穿上新做的棉衣。


杂曲歌辞·春游曲三首之一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大意是:妩媚的春光里,柳飞轻絮,扑面而来;榆树上的榆钱更是在风里撒欢。榆钱榆钱,名字听起来都那么顺耳,尽管形状上小了一点。百花丛里,春水岸边,有一群身着鲜艳衣着的女孩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秋千,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叫声。


没问题,张仲素可谓唐代诗人里写闺情思绪的高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