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相親相愛的一家

前兩天看完兩本書後,閒來無事在網絡上翻看各種書籍,突然《我們仨》讓我眼前一亮,有了想要入手的衝動 。

可能是因爲有了婚姻生活之後,經過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以及生活瑣事,讓我對婚姻親情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書籍更加感興趣。

看到《我們仨》之後,第一時間想的就是一家三口的生活。這本書是楊絳在自己的女兒圓圓,以及丈夫錢鍾書逝世之後所著,記錄了他們一家三口一生的點點滴滴。

我讀書少孤陋寡聞,因此對楊絳先生並不是很瞭解,不知道楊絳先生在當今社會文學中的影響力,原來楊絳不但是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還是外國文學研究家。他堅忍於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操守,是名副其實的才女。

第一部劇作《稱心如意》在上海演出,被搬上舞臺長達60多年一直在公演,最後93歲出版了這個《我們仨》風靡海外,再版達到了一百多萬冊,於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歲。

楊絳就是這麼一個文學歷史上的傳奇人物, 用筆桿子書寫了自己的一生。而《我們仨》是楊絳對女兒和丈夫在世時的一種懷念,一種眷戀 。

我們仨失散了,留下我獨自打掃現場,我一個人思念着我們仨

楊絳先生丈夫是錢鍾書。1935年7月他們結完婚之後,便開始一起出國留學。他們相知相愛,相互包容,相互扶持。在英國牛津就讀時,有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錢鍾書就早早起牀爲他準備早點,平日“拙手笨腳 ”的錢鍾書在廚房中煮了雞蛋,烤了麪包,熱了牛奶,還做了醇香的紅茶,楊絳喫着錢鍾書精心準備的早餐,幸福的說:“這是我喫過最香的早飯”。

錢鍾書的“拙手笨腳”是楊絳對他的“愛評”。楊絳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錢鍾書一味的在家裏“搞破壞”,“做壞事” 楊絳並不惱怒。

錢鍾書不小心打翻墨水,把房東家的桌布給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不小心把檯燈給砸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錢鍾書不小心把門軸弄壞了,楊絳同樣說:“不要緊,我會修 ”。

“拙手笨腳”的錢鍾書是一個老小孩兒,他只要聽到楊絳說“不要緊”他就真的放心了, 而楊絳是真的做出了妻子應有的包容、寬容與諒解。無論什麼場合、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錢鍾書做了什麼,他都會笑着面對。

錢鍾書曾形容楊絳“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很好的體現了他們之間的浪漫愛情。

因此,女人的包容在婚姻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放眼望去,今天的婚姻生活能有幾個如楊絳這般大度、體貼、寬容的賢妻良母呢?

他們的女兒圓圓從小聰慧過人,記憶力超強。圓圓兩歲半的時候,經常跑到樓上去聽小表姐唸書——《看圖識字》,一個念,一個旁聽。楊絳看圓圓很喜歡《看圖識字》,就買了兩冊,誰知道圓圓立即把書倒過來唸。原來永遠是因爲經常坐在小表姐對面,看到的都是顛倒字。而年僅兩歲半的遠遠竟能把顛倒的《看圖識字》一字不錯的讀完。

由於媛媛從小生活在書香世家,所以對文學有着深厚的熱情,國外留學深造後成了一名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但在1997年3月4日因患脊椎癌去世。

從此楊絳一家三口失散了,留下楊絳一個人在回憶往事。

《我們仨》最後寫到“1997年早春,媛媛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的失散了。”

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眼睛是溼潤的。曾經那麼相愛的一家三口,那麼相知相惜的一家三口,就這麼失散了。留下楊絳這麼一位93歲高齡的老人,用筆桿子在默默回憶,淚水在心裏汩汩流淌,留他一個人在世間獨自傷心,那麼孤獨,那麼無助。

雖然看的是別人的故事,但思緒總在自己 身上飄絮。楊絳一家三口是相親相愛的,彼此珍惜的。自己也能像楊絳那樣寬容大度,用微笑去去珍惜,去包容自己的一家三口嗎?

現今社會如此浮躁,情緒也會跟着起伏不定。是否可以靜下心來拿起一本書,讀一讀別人的故事,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珍惜自己的一家三口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