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小兒女》平凡的人,過着不平凡的生活

2018年,寧波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會來》,各路媒體也做過一些宣傳,於是有不少熱心人慕名來探望我。也許在他們的預想中,一個三道販子心裏裝着一捧捧的文字,似乎就能美得氣貫雲霄,可當他們在喧鬧擁擠的菜市場,近距離地看到皮膚黝黑的我用殺人般通透的眼神清點着手上五塊十塊的毛票後,他們不得不失望而回。我的內心可能有猛虎,但絕對沒有薔薇。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寫作,無非是調節自我的增香劑,用一種較爲體面的方式排遣獨在異鄉的寂寞與孤單,讓我這灰頭土臉的人生不那麼無趣罷了。或者,我這樣散漫、毫無章法的文字連“寫作”都不能算,我更像是在記錄。用五味雜陳的生活輸入,用不加修飾的文字輸出,記錄一絲一縷的柔情,以彌補舊路上的缺憾,記錄一點一滴的感動,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這是陳慧在《世間的小兒女》中自序裏寫的一段話,字裏行間無一不在透露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平凡,爲生活、爲生計而努力的人,但在生活的百般蹂躪下,她的內心始終有一片淨土,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安寧 。無論生活有多麼的不盡人意,她始終都守護着自己的靈魂深處的樂趣。

《世間的小兒女》作者走在大街上很快就會被人海吞噬的陳慧,和我們一樣過着爲錢而奔波的日子 她先是開過日用小雜貨店,幫人縫補衣服,做過裁縫。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因現實所迫在菜市場擺起了地攤兒,每天凌晨3點都得起牀,去菜市場搶地盤兒。

和我們不一樣的是,她利用擺攤之餘的閒暇時間進行寫作,用文字來消遣生活的不如意,努力而平凡的堅持着。用他的話說就是“彌補舊路上的缺憾,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時光荏苒,縱然陳慧離開家鄉已有三十餘年,但仍對家鄉的左鄰右舍,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情感,還可以清楚的描繪出童年趣事,以及童年影響她一生的人情世故。

童年裏,有一位叔叔對她人生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也是最讓她記憶深刻的。這位叔叔是她養父家磨坊的一位幫工,名叫泰成和,爺爺奶奶都親切的叫他和兒,而作者陳慧也自然的叫起了和兒叔叔。

和兒叔叔在磨坊裏幫工時,還時不時的帶上一些書,但是他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白天需要在磨坊裏照看生意,磨坊一旦停電,他還得趕回家一趟,看望自己的妻兒。只有到晚上停電或者跳閘的時候,他纔有一小會兒的時間湊到油燈下靜靜的捧起書。

和我們現在的普通人一樣,一邊兒需要爲生計,家庭前後奔波;一邊兒還想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安穩的解脫。

相比之下,年幼時期的作者就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在讀書上。

偶然的一次機會,陳慧與和兒叔叔的書結了緣,變成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她知道和兒叔叔的書總是放在枕下面,和兒叔叔也任由她私自去翻閱自己的書籍。

只要放學回家,他就會爬到和兒叔叔的牀頭翻找書籍,然後津津有味的閱讀直到奶奶掌燈。

和兒叔叔的書比他自己的童話故事經常很多,但是書中有一半以上的字,是他不認識的生字,不過字讀半邊不爲錯,生吞活剝的的閱讀下來,也能領會到一本書中的精髓。從此陳慧便愛上了閱讀。

隨着時間的流逝,陳慧所讀的書也越來越多,同時也在記錄者身邊的一些小事以及自己的感受,於是寫作變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小事,無論生活有多麼的忙碌,她都要抽出時間去讀書寫字。

人的一生都不是順順利利的度過的,在陳慧的一生中,同樣經歷了許多坎坷。婚姻的解體對每個女人來說都是一生中重大的打擊。陳慧肯定爲此悲痛過,但是她卻並沒有爲此一蹶不振,而是把它當做人生中的得與失。

讀初中的兒子問她:“媽媽,到浙江來你後悔了嗎?”她說:有什麼好後悔的,普通人的一生無論怎麼進步,總會有所得失,人到中年,有一個良好的生活信念支撐着即可,其餘的一律都是糾纏。

是啊,回頭想想,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有哪一個普通人能夠過得順心如意,有哪一個婚姻不是一地雞毛?爲什麼要去爲自己不喜歡的事埋單?每個人都一樣,做自己就好了。

像陳慧這樣,不用在意別人預想着一個三道販子,心裏是否裝着一捧捧的文字,別人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苦,也就無法感同身受。

令我欽佩的是,陳慧內心有一片淨土,承裝自己心靈的淨土,寫作對她來說並不是爲了利益,而是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柔情,一絲感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