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累了,不妨歇歇再上路

有一天,朋友跟我抱怨她工作上的事情,说她感觉自己很累。

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从理性上去跟她分析她工作的问题。

其实她不需要我的理性,她只是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已,但我却没有重视她的情绪。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话题:成年人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这几年关于“成年人要保持情绪稳定”、“成年人要戒掉情绪”、“成年人的崩溃应该悄无声息”......

这样的话题越来越流行,难过悲伤这个情绪代表着脆弱,甚至成了一种“应不应该”的道德负担。

我们好像陷入了一个对情绪很苛刻的怪圈。

于是我们习惯了反复被训练,怎样拥有更强大的内心,怎样避免情绪。

但这样很容易遭到反噬,人很容易陷入麻木与无趣。

反而忽略了,其实还有另一种解题方式。

那就是认识情绪、接纳情绪,反而是一种更“美好”的角度。

在难过的时候,允许自己释放悲伤,允许自己有情绪,人才会更有力。

《浪漫的体质》这部剧里,恩静因男朋友去世,产生了幻觉。

她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跟她说:积蓄在心里的眼泪,会累积成疾,而流出来的眼泪,很快就会在这世界蒸发消失。现在的你,只是自然地让它流了出来,是释放了该释放的东西,算不了什么。

想起这一段的时候,忽然明白:

比起强大的内心,其实健康的内心,更有力。

今天看到一个故事:

传说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为了让人类享受活着,于是赋予了快乐的情绪;

为了人们能够在受伤时爆发能量保护自己,于是赋予了愤怒的情绪;

为了让人们远离危险,于是赋予了恐惧的情绪。

但不久后造物主发现了问题:这几种情绪让人类头脑高度亢奋,大量消耗了人的能量,一旦能量透支倒下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并且人类彼此之间不懂得照顾合作,吃饱睡足后便虚度光阴,无所事事。 

造物主在想,需要有一种情绪能够让人类懂得慢下来,而不是一昧地消耗能量;让他们愿意团结起来互助,并且愿意努力生活。 

于是创造了悲伤的情绪,悲伤降低了人的行动力,使人无法一直亢奋。 

这让人类懂得休息的重要性,知道偶尔要停下来补充能量,明白自己需要依赖他人。

因为自己感到悲伤或流泪,所以可以向同伴传递出“我需要你”的信号;

因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悲伤,便学会了体恤、照顾他人; 

因为体会到了失去的悲伤,于是人类懂得了珍惜;

因为不想总是被悲伤的痛苦折磨,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生活,珍惜活着的时光。

拥有悲伤之后,生命才变得有活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才更加深刻。

允许自己为自己的辛苦感到悲伤,其实是真正的关爱自己。

我们感知到的情绪,只是提醒我们,你的心需要释放这些积累下的坏的东西,这算不了什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