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優秀的工作習慣值得學習?

好的職業習慣,是一種慣性,一步一步、一點一滴的鍛造一個人的知識和方法。習慣,不需要強迫症,也不需要功利心,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下面分享一些好的工作習慣,希望對你有幫助。

整理知識和文檔

在沒有云筆記之前,我的資料和筆記都存在電腦,文件夾分門別類,會常整理,每個文檔都包含三要素:主題、時間、人名。三要素具備,在某個日期,某人,拜訪了某個客戶。只要文檔標題中體現了關鍵要素,在電腦中進行全局搜索時,會出奇的精準。如果別人打開你的電腦、郵箱,直觀、快捷的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而不用搜索,就很好。

到了雲筆記的時代,傳統的文檔整理方法依然有效,但云筆記的架構會減少資料存檔的層級。每一條筆記都可以設置多個關鍵詞,便於整理和檢索,減少筆記和筆記本的層級。

建立駁雜的知識體系,再做「拼圖」

查理▪芒格認爲在知識上要觸類旁通,用廣泛的、跨領域的知識,輔助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經過實踐,我舉雙手贊同,的確受益於此。

組織行爲和心理學上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把握個體和羣體的行爲模式,做出有助益的預判;歷史和人類學領域的知識,有助於我們理解人在特定語境中的行爲,尤其那些異常行爲;基礎的財務知識,有助於我們在參與經營分析會議時,更好的理解財務報告,能提升與財務人士的溝通效率;擁有文藝百科類的駁雜知識,能提升人際交流的趣味性,對個人而言,擁有見識和擁有趣味,總是互爲增益的。

主流的知識需要積累,旁門左道,或許也值得關注,如果精力充足的話。善用微博、微信、BBS等渠道,蒐集小道消息、八卦,蒐集由一線人員分享的數據和事實,然後自己做篩選,去僞存真,碎片也可以拼出全貌。可以稱之爲「鍊金術」, 也是彌補不參加業內活動的損失。

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重要的一步是「脫水」。

每月留出一兩天時間,閉門、手機靜音。對近期收集的資料進行再次閱讀,雷同的內容進行合併,多餘的段落刪除,精簡再精簡,留下具體的數據、經驗之談和案例。

擁有駁雜的知識是不夠的,需要一個人靜思,或做思維導圖,或與人頭腦風暴,將各種碎片「拼接」起來。「拼圖」的結果,令人驚歎,日復一日,人的思維和直覺,越來越豐腴。

有效擴大社交圈的最好方式是不求回報地幫助他人。

爽快地幫助別人會給我們創造很多價值。我今天只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幫助我們有效地擴大社交圈。

誤區:首先,我們需要區分有效地擴大社交圈與低效地擴大社交圈。我認爲,低效地擴大社交圈指的是隻熱衷於與他人建立聯繫,卻懶於發展友誼。低效地擴大社交圈的一大惡果,就是你只是別人手機裏的一個聯繫方式 (entry) 。在交換完聯繫方式後不久,別人就會淡忘你的存在。這種低效的社交方式,能創造的往往只有虛假社交繁榮。

走出誤區:那我們該如何與他人發展友誼呢?當我們在某個人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爲那個人的朋友。如果我們幫的次數足夠多,我們甚至可以變成那個人的好友。友誼的建立和成長需要信任。幫助他人解決痛點就可以很好地建立信任。

我在幫助他人時,不會去考慮他人將來是否會給與我回報。這是我的一大社交習慣。計算這種得失,很容易讓我們失去幫助他人的熱情,最終可能讓我們在社交路上受阻。雖然我對別人是否回報往往沒有期待,但我發現每次我遇到困難時,總會有許多我曾經幫助過的人站出來,給我提供重要的信息,或者幫我引薦能解決某個困難的人。我覺得通過這種良性互助,我的好友也越來越多。

在大部分時間裏,習慣都在驅使着我們的行爲。當習慣發力時,我們就容易陷入人生的自動導航模式中 (auto-piloting) 。在這個模式中,我們是駕駛員,而習慣就是爲我指路的導航儀。我們爲什麼要走導航儀規劃的某條路線,我們並未過多思考。不思考的生活是危險的。我們需要思考,思考我們有哪些壞習慣,以及如何改正這些壞習慣。否則,我們的人生可能會被壞導航帶到錯誤的道路上,並漸行漸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