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的教育培訓機構被罰!這個鍋誰來背?

“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這是多麼經典的廣告語,一針見血,像一把匕首插進無數家長的心窩。這些培訓機構最欠揍的就是他們擅長抓住家長的焦慮情緒,在他們眼裏,“家長情緒”是一個可以製造、煽動、推高的資本,這讓許多家長咬着牙也要給孩子掏錢,不掏沒辦法啊。

這次,市場監管總局終於出手,對15家培訓機構開出了定個罰款的罰單,其中包括“作業幫、猿輔導、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等,有你嗎?

罰 得 好!可罰款終究解決不了本質問題,“雞娃”還是“雞娃”,資本還是在繼續撈資本。

其實,大家覺得罰得好也只是因爲機構收費太貴,昂貴的收費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實際在內心還是有所需求,有此焦慮,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說到底,根源還是在家長們不想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的焦慮。


也不知是從何時興起的“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這種觀念,這樣的節奏讓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被學堂淘汰,被分數定格,被成績分流,可這些真值得如此焦慮嗎?

梁啓超說過:首先要做君子,之後纔是做才子。顯然,任何類型的的培訓機構培養的都是“才”,而不是“人”,上再多的培訓機構頂多也就是“才” 的疊加。

相比“才”,也許“人”也不在其下,只要將“人”排在“才”前面的家長足夠多,纔有可能消滅焦慮之根。把重心轉移到“人”上,引導孩子的價值觀成型,讓孩子建立自己的學習思維,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也許在分數上孩子不是最棒的,但在健康成長上,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孩子都是遠勝於“雞娃”的,這樣的孩子能差到哪兒去呢?


所謂的培訓需求,也只是家長們放不下對孩子的期望,羅曼羅蘭曾說:誰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陰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組織中的星雲,方在醞釀的宇宙。兒童的生命是無限的,它是一切......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擺脫雞娃成長模式,那定是一個智慧、友愛之人,走到哪兒都會發光。

一朵花是因爲綻放才被人看到它的絢麗,而不是想着美麗纔去綻放。放下期望,任其自由生長,未免不是一種可取之法,很多時候,不帶目的去做一件事更容易有意外之喜。


當然,要打破當下的焦慮死循環也不是單靠家長一方能夠實現的。

一邊是不補不行的窘境,一邊是經濟的不堪重負,難道培訓機構的老師真有宣傳的那麼厲害嗎?這當中其實爲了宣傳效果最大化,是注入了不少水分的。難道培訓機構的真的是爲了孩子嗎?也不盡然,它們是商人,眼裏看到的只會是資本,“教育”一詞也不過是他們斂財的一塊遮羞布,多少機構已經融資了無數輪,甚至上市。

但是這又是市場規律,不能快刀斬亂麻的取締,只能緩緩改革,哪怕會有傷害,也只能開一個傷口,痊癒了又開下一個傷口,每一次的手術刀都要拿捏精準才能達到整治效果。

如此,這把刀就離不開家長、學校、機構、教育主管部門......

在這瘋狂內卷的時代,真正能從態度上做到躺平,把“人”排在“才”前面的家長少的可憐,作爲家長,多一些躺平主義又何妨,適當的拉長孩子成長時間線,把起跑點往後挪一挪又何妨。

至於機構,就留給那些真正需要補課的孩子,讓大家看到他們上培訓班是真的在很努力縮小與平均線的差距,而不是看作很正常而已。

或者,一定要有培訓班存在,那就讓學校開吧,打開禁令,讓人民教師來賺這點辛苦費也無妨,反正都是家長花錢,孩子學習,那就把上培訓班的錢給教師,他們的教學效果絕不會比外面機構鼓吹的效果差。

總而言之,罰款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培訓機構也只是販賣焦慮的一個包工頭,“罰”替代不了“管”,罰過之後,焦慮源頭還在,販賣焦慮的機構還在,也許他們會爲了儘快賺回罰款,變本加厲賣的更厲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