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家風

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大會第一場的一道題連線題讓我走進了夏明翰的精神世界,也讓我走進了他們一門五英烈的紅色家風



1928年,夏明翰不幸被捕後,在獄中用敵人要他寫“自白書”的半截鉛筆和紙,分別給母親、妻子、大姐寫了三封家書。

在給妻子的信中說:“……紅珠留着相思念,赤雲(即夏明翰烈士的女兒夏芸)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在給大姐的信中,夏明翰堅定地表示:“認定了共產主義這個爲人類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甘願拋頭顱、灑熱血。”

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親愛的媽媽,  別難過,  別嗚咽,  別讓子規口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衝破重重難關,奪取了革命鬥爭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就是歸結於有夏明翰這樣的共產黨人對初心使命的堅守,就是得益於“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這樣的紅色家風傳承。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歲月中所建立和倡導的家風,彰顯的是愛黨愛國、忠於人民、廉潔自律、艱苦樸素、甘於奉獻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紅色家風是我們黨堅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傳家寶”,紅色家風是砥礪青年道德品質的“磨刀石”,紅色家風是家庭教育實踐的天然“教科書”,“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一種家風凝合一個羣體,在我的老家山西長治有一個革命文物收藏協會,走進長治市革命文物收藏協會看到會員表時,一個驚奇的發現就是會員年齡都偏大。見到市革命文物收藏協會會長李志文時,覺得他不像是會員所說的65 歲,他着裝休閒,穿的是兒子不穿的衣服和鞋。李志文說,“這衣服都還好,扔了怪可惜。”

革命文物收藏協會副會長楊宏偉說:“兒時,我是聽着父親講八路軍故事長大的,父親用這些故事教育我,八路軍英勇無畏的形象深深烙在我的腦海裏,從心裏滋生了一種紅色情結,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收藏紅色方面的物件。”

在這個團隊中,其父輩大多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考驗,父輩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啓迪着後輩守望太行精神的激情。對於他們,烽火歲月留下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太行精神的寫照,都訴說着那段歷史。爲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太行精神。2009 年12 月12 日,在李志文的倡導下,一羣熱愛紅色收藏的藏友聚在了一起,市革命文物收藏協會成立。60 人的團體,平均年齡60歲,卻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神書寫着一串串讓人感動的故事。

收藏路上幾多艱辛,一張張圖片、一枚枚徽章以及各種不同版本的刊物、日軍侵略中國的大量實物罪證……一件件紅色文化碎片,看上去雖不起眼,但一般人很難想到這些文化碎片背後的艱辛。



爲收藏一張照片,會員苗建文深入黎城大山中的一個村莊,在河邊的草叢中睡了一夜纔等到照片的主人回來。

雖然大家的生活簡樸,但當遇到珍貴的紅色藏品時,他們幾千、幾萬元甚至不惜賣家產換收藏。一件藏品,一段故事。在收藏過程中,他們跑遍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搜索着各個地方的古玩市場,有時深入大山冒着生命危險都在所不惜,只爲豐富藏品,展現長治獨特的紅色文化脈絡。在市革命文物收藏協會無論是會長還是會員,他們都是沒有報酬的,甚至還花錢花時間,但卻有一個明確的宗旨:收藏研究革命文物,傳承弘揚太行精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每一名共產黨人都應對照革命前輩留下的紅色家風,照照鏡子、找找差距,立下好家風、弘揚好作風,使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代代相傳,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智慧和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