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天》

“明天”一词放在我们平日里,总是蕴含着无形的希望,它代表着人们对现实的无限宽容和积极自信的姿态。因此,它本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但是放在鲁迅先生这篇小说里,我却读出了一种不能名状的绝望和痛苦。

01看着他人等待不会到明天的痛苦

小说讲述了一个寡妇单四嫂子失去三岁儿子的故事。失独本身这个性质就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这个失独的故事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从一开始便注入了沉重的情绪。

开头并没有直接从单四嫂子开始写起,而是从她的邻居开始,邻居发现今晚没有单四嫂子织布的声音,而他们之间一句话可以看出单四嫂子平日里的处境,“你……你又在想心思……”再结合后面邻居蓝皮阿五假借帮忙抱孩子的名义趁机揩油可以知道,单四嫂子平日里处境是常常尴尬而无助的。作为一个寡妇,她唯一可以依靠和依靠她的人就是那个三岁的宝儿了。宝儿是她全部的情感寄托,可是病魔却找上了宝儿。孤独无助的单四嫂子该怎么办?

小说再三提到单四嫂子是一个“粗苯女人”,前三次其实都在向我们暗示单四嫂子救助宝儿的行为实在是无力又无用。她在心里期许明天宝儿病就能好,她决定带宝儿去何小仙那里看病,她认真的决定奔赴药店买药。经过鲁迅先生在其做决定前加一个“他虽是粗苯女人”,可知单四嫂子做的每一样事情在当时鲁镇的社会情况下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不仅单四嫂子会这么做,换做当时任何别的人都是如此。文中提到两次鲁镇是有些古风,其实这古风就是封建迷信。

这么做有用吗?我们看看单四嫂子为了治病先做了什么,她先做的是求签,然后又去许愿,接着才去找单方,生病了首先做的是求签,不行就去许愿,这怎么会有用呢?只会延误病情。同时,作者给医生取何小仙一名时就已经暗示着此一法子的无用。因此,当我们看着单四嫂子笨拙而孤独地努力着时,一种悲悯之心也油然而生。我们知道她的努力终将没有任何用,读者知道,作者知道,可是单四嫂子不知道,她只不过是个“粗苯的女人”,能想的不过是她能想到的事,她只知道按照大家平时的做法去做,然后迷茫而努力地等待着,等待着可能的明天。

等待的结果终究是一场悲剧,宝儿没了,单四嫂子的世界塌了,永远也没有了明天。

从小说一开始,单四嫂子便努力而孤独地等待着宝儿病好的明天,她努力地奔走着,计划着,可是作者又时常暗示着我们她的努力终究会白费,因为她用封建迷信去治病是治不好病的,但是我们又是如此地同情她,作者将她塑造成一个深爱孩子、本分勤劳的母亲形象,没有人会希望她遭遇不幸。于是我们一方面带着理性的认知,一方面又带着感性的同情,看着她努力等待着明天,这是一种很痛苦又压抑的阅读体验,可是也正是这样的阅读体验,让人切实领悟到鲁迅先生的写作思想,他借着单四嫂子失独的故事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对封建迷信下人们的愚昧无知的批判。

封建迷信下的人们是等不到明天的,单四嫂子未来的明天也许要永远呆在黑夜里了。

这便是故事的结局,暗无天日的结局,给人以沉重而压抑的黑暗。

但是鲁迅先生依然会加上一个符合呐喊的要素,他说,“只为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要想等到明天,那么久只有不停地在寂静中奔波,并且还要提防那暗夜里的狗。这是再给觉醒的猛士以鼓励和提醒。

02现实的意义

鲁迅先生总是写那个时代特别普通的人和事,无论是孔乙己,还是药的故事,还是这篇关於单四嫂子失独的故事。可是正是这些普通的人和事,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真实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也看到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人性。所以说,重要的不是什么故事,而是这个故事怎么写。

情节思路的走向,语言的组织,人物环境的描写,都关乎这个故事是否能讲好。

同样,情感思想能否表达到位,最终在于如何叙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