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庄子》外篇《在宥》【原文】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1]。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2]。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3],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4]。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5]。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6],以观无妄。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

    鸿蒙曰:“乱天之经[7],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意,治人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8]!僊僊乎归矣[9]。”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

    鸿蒙曰:“意!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10],黜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11],解心释神,莫然无魂[12]。万物云云,各复其根[13],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其情,物固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躬身求之,乃今也得。”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注释】

  [1]云将:云的主帅。扶摇:神木。鸿蒙:自然的元气。鸿蒙、云将皆为虚拟人物。

[2]拊(fǔ):拍打。脾:大腿。

[3]贽(zhì)然:站立不动的样子。

[4]不节:不合节令。

[5]有:语助之辞,“有宋”也就是“宋”。

[6]鞅掌:匆忙的样子。

[7]经:常规,正常序列。

[8]毒:受害很深。

[9]僊僊(xiān):“僊”通“仙”,轻扬的样子。

[10]堕(huī):毁弃。

[11]涬(xìng)溟:自然之气。

[12]莫然:像死灰一样没有感知。

[13]根:真性。

【译文】

    云将到东方游玩,经过暴风分枝处,正好遇上了鸿蒙。鸿蒙正拍着大腿跳跃着玩乐。云将看见后,猛地停下来,站立不动,说:“老先生你是谁呀!你为什么来这里啊?”鸿蒙拍着大腿不停地跳跃,对云将说:“为了游玩!”云将说:“我有问题想向你讨教。”鸿蒙擡起头来看了看云将道:“哎!可以啊。”云将说:“天气不调和,地气不通畅,阴、阳、风、雨、晦、明等六气也能不协调,四时变化不按顺序。现在我想调和六气的精华来养育万物,对此我要怎么做才行呢?”鸿蒙拍着大腿掉过头去,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云将得不到回答。

    过了三年,云将再次到东方巡游,经过宋国的原野恰巧又遇到了鸿蒙。云将很高兴,快步迎向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云将再拜叩头,希望可以得到鸿蒙的指教。鸿蒙说:“自由自在地遨游,不知道追求什么;漫不经心地随意活动,不知道往哪里去。游乐人纷纷攘攘,观赏那绝无虚假的情景;我又能知道什么!”云将说:“我也想能够随心地活动,可是人民都想跟着我走;我又没有办法谢绝他们,现在又被他们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

    鸿蒙说:“破坏了天的规律,违背事物的常理,使得整个自然乱了秩序。离散群居的野兽,飞翔的鸟儿夜鸣,灾害波及草木,祸患波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下的过错!”云将问:“这样,那么我将怎么办?”鸿蒙说:“唉,你受到的毒害实在太深啊!你还是回去吧。”云将说:“我好不容易才遇到你,希望能听到你的指教。”

    鸿蒙说:“唉!那你就回去好好养心吧。你只须处心于无为之境,万物就会自生自灭。忘却你的形体,废弃你的智慧,让伦理和万物一块儿遗忘。与混混茫茫的自然之气混为一体,解除思虑释放精神,像死灰一样木然地没有魂灵。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各自回归本性时,自身却意识不到,浑然无知而终身不会离开自然;如果意识到自己返回大道,那就是离开大道了。不要询问它们的名称,不要窥测它们的实情,万物本来就是自生自灭的。”云将说:“你赐给我天道,明示我静默的方法;我亲身实行,现在才算得到了。”额头碰到地,再次叩拜,起身辞别鸿蒙,转身离去。

    【实例解读】

    心如明镜台

    两个和尚一起下山化缘,在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看见一位妇人因无法过河而发愁。一个和尚二话没说,走上前去将她背过了河。于是整个路途中,另一个和尚都在抱怨他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能背妇人过河?”并且还说了一些令人难堪的话。开始,他默默听着,不加辩驳,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就对另一个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就是因为你把它放在了心上。而我放下了那个妇人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这件事了,难道说是你更加心无杂念吗?”

    佛家有这样四句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任何清规戒律都不如我们内心的纯净来得真实、透明。其实说穿了,世间万物的色彩本都源于我们的内心,只要做到内心干净澄澈,一切表面上的条文和规范都是一纸空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