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有家

一条弯弯长长的路掩映在两山之间的绿阴里,一直通向远方。

我们沿着绿阴里的路,一路向西向北,去寻找那远古的崖上之家。

路在山之间,两眼睛所到之处都是满眼苍翠,青松翠柏墨绿如海,高山灌木青翠欲滴,大片的槐林绿浓淡相宜。各种夏花灿烂在绿色里。头顶是碧蓝碧蓝的天空,如花的云朵肆意的在天幕上盛开着,造型独特,雪白轻肌,轻盈的感觉不能用手去触摸。好想伸出手去,摘一片云朵花瓣,戴在胸前,仿佛自己也能飘逸脱俗。

就在绿色里穿行了不知多久,我们到了牛蹄窝石窟,地处旬邑县的马栏镇。这里是咸阳市的北部山区了,但它与我们照金同属子午岭支脉,同属丹霞地貌。它的最底层是红褐色的,中上部都是铁灰色的石崖,这是丹霞地貌的青壮年时期,等到它再经过若干年进化后,便都如张掖的丹霞地貌一样了吧,灿红如霞。

高大的石崖上,有石窟相连。第一层里有各种佛像供奉,这应该是后人供奉的,石窟里的壁画都已经看不清了。石窟内有凿刻的石梯连接着上下石窟,年代太过久远,地壳运动和滑坡等影响,许多石窟都用木椽撑着。石窟一字排列,古人为了祈祷上苍,能有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在这铁一般的石崖上把自己的愿望一凿一凿都刻在了石崖上,只是不知愿望是否实现,佛祖是否看到了它们凿壁祈福的心愿。一步步下了石梯,感叹生活的不易。继续沿着这条陕西最美的乡村公路:旬马路前进。路在河谷里穿行,两岸是青山碧树,路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河床上是肥沃的平整的土地,地里种的都是绿色的烟苗,就是制造香烟的烟苗,偶然也有一两片地里是茁壮的玉米苗。绿色的灌木下都是铁灰色的石崖。山风凉爽的吹面而来,河水的泥惺味也随风而至,一股乡愁就在这味道里蔓延开来。我们都是农人的孩子,不管出走城市多久,那乡土的气息总能勾起快乐的记忆。路边的野花在骄阳下盛开着,它们不惧怕这如火的太阳。

心情无比的轻松,所有的案牍劳形都在风里暂时飘逝了,头顶是肆意变换的云朵蓝天,耳边是清凉的山风,眼里是茁壮的山河大川,忽然感觉,人间值得!

忽然就想一直在这路上走下去,但路无尽头,景色却就在前头。一个转弯,我们便上到了马栏河水库,这里是旬邑的水源水库。它藏在这深山腹地,两岸是高耸的丹霞石崖,一泓碧水被大坝拦住,它深绿的如同一湾祖母绿,镶嵌在深山的脖颈上。头顶的白云也都飘过来争先恐后的在绿水里照着自己的倩影。于是水里也就飘浮着朵朵白云。

稍事停留,我们作别这绿水青山,继续在旬马路上前进,没有一点坡度,这条平平绕绕的路仿佛能一直走下去。一个大的转弯后,玉兰和刘哥就急切的喊着让我们看左右和前面的石崖。石崖峭壁上,有排列整齐的窗口,远远望去,像极一个个小窗户,灰白的石崖,黑色的洞口整齐的镶嵌在石崖上。我知道,崖居点到了,急切的想要下车去看,刘哥说这个规模小,人到不了跟前,前面不远就是最壮观的了。于是忍住想要去看心,继续前进。

一个峰回路转,一整面的山崖就挡在了眼前。左手边的石崖上全是排列整齐的窗户,都是三层窗户上下错落排列。车子终于停下来了,我们沿着一条淹没在高大的野草丛里的小路攀缘而上。这里是管家洞崖居,有叫飞云洞,现存完整的石洞有十来个,洞口都建有近代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房屋建在洞口旁边,巨大的石洞,进入石洞是长方形的,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圆拱形。石洞的壁上有排列的佛像壁画还有几尊清晰可见,佛像颜色还能看到色彩斑斓,那巨大的佛脚,脚趾都是那么活灵活现。佛像壁画上有黑色的笔墨写的繁体字,同行的吴哥仔细的给我们读了一遍,有的字迹都看不清了,大致意思应该是抗战时期的宣传语。石洞的地面就是凿刻出来的平整的石面。外面骄阳似火,石洞里阴凉无比。洞内有相连的小门和甬道可以左右进入别的洞内。这处崖居应该废弃的时间不是太过久远,相传是周朝时期的崖居,但我翻阅好多资料又说是周氏崖居,那么就是说,这是一个氏族的群居之地。也就是当年的人类穴居之地,具体年代没有考证。只是由衷的感叹先人生活的艰难。下了崖居的小路,站在大道上,放眼这个凸出的山崖,玉兰说是一个巨大的孙悟空的脸,我的抽象思维不好,当年的立体几何就没及格过,所以我总也想像不出这个悟空脸。

继续前进。前后相差十来公里,一沟之隔,我们今天特意来看的目的地就到了。

赵家洞,一个很小的山间村落,路边就是两排新建的庭院,村子不大。但房子看着都很干净利落。我们把车停在了村里的一个空场里,跟着刘哥和玉兰,就走上这个目前最大的崖居点的山路。一段500米左右的爬坡后,这远古时代巨大的工程便彻底展现在眼前了。站在崖居下,惊奇的惊呼起来,眼前的两层楼的洞上凌空有凸出的木椽,木椽上凌空架着一面高不只多少的木梯,连接着最上面的一层石洞,洞没有洞口,能看到都是窗户。赵家洞又称琅天洞,峭壁石崖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洞口上有烟火熏黑的石壁,想当年这里也是炊烟袅袅。据说它的旧址石壁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的字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只是我们没有找到这个线索,能走到跟前的也就十几个洞口,都是上下三层,崖碧上现在还有完整的木门木窗,心里一直在想,那第二层的木门就装在石壁上,怎么出门,出门难道要腾跃而下。第三层我努力的踮起脚尖,擡起头,才能看到哪小小的石窟口,这就是云梯连接的最高层,猜想,当年穴居的人们,如果有战乱匪祸,他们一定是沿着云梯上到最高层,都藏在最高层的石窟里,然后撤掉云梯,外面的人或者土匪便无法骚扰他们,直到战火结束。

看着这高耸的云梯,忽然就无比感慨,这云梯落霞美丽异常,可先祖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人们为了一个简单的活着,像动物一样凿石而居,蜷缩在这千仞的石崖上,如今崖底都是飞鸟的粪便,可怜我们的先祖,为了活着,忍受着多么严苛的困难。他们无奈的也给自己凿出了一双能飞崖的“翅膀”,同时,他们的智慧也都凿刻在了这横亘千年的石壁上。这石壁便是一面历史,每一个石窟里都书写着活着的意义。

如今那石壁上一个个的通风口里,传递的空气是五千年的历史交换。那烟熏火燎的黑色的印记里是满满的人类进化史,不知经过了多少朝代的更迭,我们的祖先终于走下石崖,正式走入了人间烟火,虽然过程艰难,但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不灭,这屹立千年的石崖石窟便见证了历史的脚步。

山谷里凉风习习,云梯落霞斑斓着整面的石崖,在夕阳残红中,我们踏上了归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