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豈能長久?

《阿Q正傳》應該算是中篇小說了,全文共九個章節,每個章節都特意命名,這是此前我讀的小說裏面沒有的。我想,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上應該是花了很多心力,並且希望我們能夠讀懂並獲取點什麼。讀這篇小說,應該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哭笑不得。剛開始讓人發笑,可越讀往後讀反而讓人心情變得沉重起來。而在這個沉重中又會有很多可笑之處,所以說是哭笑不得。

小說命名《阿Q正傳》,自然阿Q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從前三個章節即“序”、“優勝記略”到“續優勝記略”中我們便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阿Q形象。他無名無姓,地位卑賤,生活窮苦,可是他卻自尊自負。那麼如此一來哪裏能夠讓自己活得很愉快滿意。這就是阿Q的獨特之處,他似乎總可以將煩惱化爲烏有,原因在於他有精神勝利法。

那麼什麼是精神勝利法呢?比如當他被閒人打了後,他會想象對方是兒子,一想到是被兒子打了,他便心滿意足了;當他被欺負而不能還手時,他願意自輕自賤,以取得心靈的滿足;當他無能爲力的時候還有一個法寶就是忘卻。再加上他欺負小尼姑的事實,總體上可以獲得這樣一個阿Q形象,自尊自負又自輕自賤、善於忘卻、欺軟怕硬的無名小卒。

按說前三章足以將這個形象塑造鮮明,那麼後面幾章的寫作目的何在呢?那便要看寫的是什麼了。

後幾章的標題分別是:“戀愛的悲劇”、“生計問題”、“從中興到末路”、“不準革命”、“大團圓”,這些章節寫了阿Q從尋找的短工變成了小偷甚至於到最後被殺頭的經歷。

魯迅先生爲什麼要這些安排呢?

我認爲這與契訶夫的《裝在套子裏的人》有如出一轍的情節設計意圖。

《裝在套子裏的人》前三四段基本也是通過敘述者將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很鮮明,而後面的戀愛情節和吵架情節等,其實是爲了反襯出主人公的無可救藥,守舊、迂腐的別里科夫已然沒有出路,就算是最能讓人改變的戀愛都無法改變他,這足以證明他不僅是沙皇專制下的維護者,更是受害者,一輩子成了沙皇專制如行屍走肉班的維護者和受害者。

同理,阿Q是一個擁有精神勝利法的卑賤者,他無論在什麼境地似乎都能讓自己心滿意足。按此推理,我們自然認爲他應該是可以憑藉着精神勝利法獲得自由自在。可是,魯迅先生卻讓他“出事”了。

他因爲對吳媽說了一句“我要和你睏覺”而被整個未莊的人斷了生計活路,這時候精神勝利法已經沒有用處了,因爲基本的物質基礎必要要滿足。正因如此,阿Q也只能出走未莊,進城做起了小偷,而後同樣因爲生計問題又回到了未莊,因爲物質富有了很多而風光了一陣,可是不久又因爲一兩句要造反的言語而被抓去殺了頭。可以說,阿Q的故事讀來讓人覺得可笑至極,本沒有什麼壞心眼,同時又有精神勝利法的阿Q竟然懵懵懂懂地就被殺了頭?

我想,這樣的構思,其實是魯迅先生想告訴我們,自輕自賤、忘卻等精神勝利法於人是沒有用處的,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之下。阿Q最大的標誌就是精神勝利法,但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無知矇昧。正是精神勝利法中的自輕自賤、忘卻和無知讓阿Q自然而然地接受趙太爺等人對他的懲罰和排斥,也正是這些讓他當上了小偷還引以爲豪,更是因爲這些讓他陷入革命殺頭中。

總之,魯迅先生給阿Q做傳,其實也是給無數如阿Q般自輕自賤、善於忘卻又無知矇昧的中國國民做傳,提出批判,引起人們的反思。

如今人們常會用阿Q精神來安慰勉勵自己,這倒無可厚非,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清楚,阿Q精神絕不能等同於知足常樂,他是對自我的一種否定的基礎上得來的滿足,一旦盤踞人心,無疑等同精神的麻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