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讀書摘要:第一章 社會學的誕生與進化

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

嚴飛

第一章 社會學的誕生與進化

>> 工業革命自然帶來了科學研究的發展。歐洲的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科學教育受到特別的重視,不僅在大學學府,而且在整個社會中,科學變成了最重要的思考方式及研究方法。在當時的歐洲,很多舊的哲學思想與信念受到挑戰和衝擊而遭拋棄,代之而興起的是所謂的啓蒙哲學,其中最著名的學者包括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人。他們共通的信念是強調自然法則、理性認知,以及使用科學的經驗研究來分析社會秩序及變遷。

>> 聖西門是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早年曾參加過美國的獨立戰爭,擔任過喬治·華盛頓的助手。戰爭結束後,他回到法國,得到了一筆鉅額的遺產,使得他可以從事獨立的學術研究工作。

>> 和他老師的看法相似,孔德也同意這一套嶄新的知識體系也確實需要借鑑物理學等科學研究的方法。於是他首先想到了“社會物理學”(Social Physics)這一名字,因爲在孔德看來,對於社會現象,可以採用和天文現象、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物現象同樣的實證主義方法來進行考察。換言之,社會現象受到不可變更的自然規律的制約,揭示這些規律就是社會物理學研究的特定目標。之後,孔德又用拉丁語的詞頭“soci”與希臘語的詞尾“ology”合併,創立了一個嶄新的詞彙“社會學”(sociology),意在爲社會的秩序與進步,引入一種全新的知識形態與信仰體系,用孔德自己的原話來說,“因爲只有掌握了現象的規律、從而能夠遇見未來,我們才能爲了自己的利益逐一改變現象……科學產生預見,預見產生行動。”[1]

>> 正是在家庭內部,個人的利己主義傾向纔有可能被抑制,學會“爲他人而生活”。

>> 在社會學中,實證主義就意味着人們必須在經驗的基礎上,以科學的觀察與實驗來尋求真理。真理或事實的真相必須是可以透過感官的經驗,由實際觀察或實驗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加以驗證的。

>> 今天的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大方法是定量研究。所謂定量研究,就是講數據。學者們建立統計模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去挖掘社會諸多現象背後的一個因果聯繫。

>> 第二大方法是定性研究。所謂定性研究,就是講故事。學者們深入社會的田野當中去不斷地交流,通過參與觀察、訪談對話和口述史去記錄個體的生命歷程和家族史。

社會進化論: 爲什麼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解釋社會?

>> 相信大家一定都對“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句話耳熟能詳。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的核心觀點,意思是說,在生物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只有能夠跟隨環境的改變而去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夠生存下來,不能夠適應的物種將會被大自然淘汰。所有生命都必須遵循這一套優勝劣汰的自然發展規律。

>> 其中最重要的是達爾文登峯造極的生物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這一發現強烈地刺激了知識界和社會大衆的普遍認知。

>> 斯賓塞是英國哲學家,他從小並未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但卻依靠自我的努力,不懈地閱讀、進修與寫作,終成大家。他曾做過鐵路工程師,也做過倫敦財政報紙《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編輯

>> 當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這一觀點之後,斯賓塞被深深吸引,於是將生物進化的原理與法則應用於社會領域中,提出了社會進化論。1857年,斯賓塞發表了在社會達爾文主義方面的重要論文——《進步:法則和原因》(Progress:Its Law and Cause),這篇論文的出版時間,要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還早兩年。他的著作《第一原理》(FirstPrinciples)則出版於1860年。在這本書裏,斯賓塞參照當時的生物學,認爲宇宙存在着一個首要原理,這個首要原理就是進化是宇宙的主要過程,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不確定到確定、由同質到異質的過程,人類社會也必須要遵循這樣的原則。

>> 由同質到異質,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從傳統農村走向現代都市的發展,在鄉土社會中,由於大家都是從事相同的農業生產,再加上人口流動小,所以家家戶戶的同質性很高。但是伴隨着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在城市中,不僅工作的機會和崗位大大增加,城市的範圍擴大後,也導致人們生活方式愈發的豐富多彩,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也相應增加,這就是一種異質性的體現。

>> 在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中,社會有機體論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理論思想。斯賓塞將社會類比爲有機體,他認爲社會是個有機體,在本質上是與生物有機體一樣的,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

>> ,比如達爾文從來沒有提出“演化”等同於“進步”,達爾文認爲進化產生的新物種只是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但是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則引入了社會進步的概念,認爲進化後新的社會形態總是比以前的要好。

>> 嚴復的《天演論》並不單純是一本譯作,其中的許多思想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翻譯了赫胥黎的原著。除了宣揚“進化論”外,嚴復對赫胥黎的原著加以改造和評論,更主要的是加入了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 在赫胥黎看來,因爲人類社會中道德倫理的存在,人類社會的進化並不能和自然界的進化一概而論,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社會可能會更進步也可能會倒退。

>> 嚴復迫切想要將西方先進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思想引入中國,尤其是想借用達爾文的進化論、斯賓塞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來警醒當時的國人,希望中國能夠自強,意識到只有不斷進步纔不會被淘汰,才能實現救亡圖存的目的。

>> 當時有許多的名人名家都是《天演論》的粉絲。譬如我們熟知的胡適,胡適之名就是他看了《天演論》後將自己的原名胡洪騂改爲胡適的。孫中山手下大將陳炯明的字“競存”,也是由此而來。魯迅也是在他的《朝花夕拾》中說:“在學校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喫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更不用說當時一心想要變法圖強救中國的康有爲、梁啓超,他們皆爲《天演論》所折服,康有爲稱“《天演論》爲中國西學第一者也”。許多的學堂,老師都以“物競天擇”來命題讓學生們考試創作。

>> 韋伯則指出理性和價值是指引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源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