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书法课 | 黄惇教授眼中的画家陈明

补书法课——写在陈明画册上

文/黄惇

去岁秋,旅游归来,赶上看陈明的中国画个展。系列地展出他近期用没骨淡墨画出的民国大师肖象。传神写照,气韵生动,很有功力。这功力有二,一是中国的水墨,二是西洋的“素描造形”。因为用没骨画法,“线”被隐去了,所以本来这二者并不相关,因省去了“线”却找到了契合点。这是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画家,结合在艺术院校中受到西方素描造形的方法,选择的中间道路,所谓中西合璧,美之曰,我没有抛弃传统呀!陈明的这些作品在这类作品中,似有新意。无论单独或群体的肖像,一看就抓住了个性的特征,比那些油画家的肖像还要传神。然而这些人物大抵无动态,与摄影师捕捉的镜头无异,只是换了一种难度远远高于按快门的手法而已。问题在于这种高难度的造型手法(或言技法)是衡量中国画高低雅俗的标准吗?

四大须生 233×216cm 2018

我一面看展,一面暗中自问。旁边有其他观众也在议论。那是在欣赏他画上的题字,有短款也有长题,书法清雅爽劲,是学米南宫的。议论者说:“字好”,又一观众说:“现在很难看到画上有这样的好字了。”另有调侃者说“字比画还要好!”

中国画上的题字,自元初赵孟𫖯提倡以书入画及书法用笔以来,渐将诗书画印熔为一炉,成为中国画的基调。文人画渐成风尚,画家无不善书,因为书法用笔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画家都知道,更不用说古代画论中书法用笔是个不可动摇的话题。

▼鲁迅 125×65cm 2018

▲康有为 125×65cm 2018

近四十年来的中国画上,越来越少看到画家题字,原因有二,一是题画要求善诗文,现代白话题上去,就像书法家写简化字,没有味。二来书法功夫下的太少,题多了怕漏怯,反把画给玷污了。热衷于拍照、看西洋画册的中国画家不在少数,所画作品形是写实了,而意趣索然。当然要花长时期写王羲之、颜真卿、米南宫,读帖读碑,甚觉划不来。说少见题画者,不是没有人努力。以江苏为例,就有几位画得很有成就的画家,于书法补课而用功,一旦自己要,居然事倍功半,路越走越宽。夸陈明字好者,或言其字比画好者,是看惯了今日中国画中许多赖字,偶然看到画上有好字,眼中一亮,则由心中发出的感叹。

▼陈寅恪 63×43cm 2018

▲胡蝶 56×40cm 2018

陈明在南艺读书时,我曾上过他们班的书法篆刻课,然课时偏少,大约每学期也就一个月。时间虽短,但多数同学都热情投入,陈明是其中之一。然而这课时量,较之南艺前身上海美专中国画专业的书法篆刻课程要短许多。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美专,不仅书法、篆刻是中国画的必修课,就连题跋、金石也是。时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主任的诸闻韵先生于中国画教学有着独立的思考,在《国画漫谈》一文中他专辟一节《国画与篆刻书法之关系》云:

国画主重笔、墨、气,……国画既以线条为其真美特点之表现,则线条之妙自有深理存焉,六法中骨法用笔一项,即所言线条也。然吾以为研究国画之线条,必须从研究篆刻、书法入手。……篆刻、书法功深之辈,其练气也厚,其运气也浑。一笔着纸,郁勃縦横,其风格时露,如篆、如隶、如金错刀,笔笔是笔,无一率笔,笔笔非笔,俱极自然,虽间用直笔,而仍见横力,所谓积点成线,无处不着力也。

王国维 63×43cm 2018

人们恐早已忘记这位诸先生,然他的这番论述,高度重视书法、篆刻对中国画的作用,今日读之仍然如同棒喝。

南艺中国画专业因有传统文脉,所以在困难时还坚持开书法篆刻课。而许多艺术院校更少,甚至因教师不善此道而停了书法课,书法被不重视到如此,还叫中国画吗?相反中国画专业画西式明暗素描而不是线描却成了主干课程,于是写实、装饰大行其道,难怪十多年前人们评价全国美展中的中国画已没有了中国味,更有甚者,干脆在人大、政协的会议上将大写意画立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张伯驹 125×65cm 2018

▲梅兰芳 125×65cm 2018

那么,中国画失去了什么便失去了中国味呢?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或曰失之写意,或曰失之韵味、或曰失之诗性,或统而括之叫失之“传统”。我以为归根到底是书法被抛弃了。古代画家个个善书,故无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下笔必有书法功底相随。此谓之笔墨,无笔墨如何写意?又何来韵味?笔墨笔墨,笔在前、墨在后。写意写意,写在前,意方在其中。

数年前陈明因屡获全国画展省画展大奖,而对书法有所觉悟,初朦胧,渐自觉,要重新再补书法课,于是常来家中问道。他定日课,临古帖,渐入佳境,自信心愈加增强。平日看他玩笑戏说,而定力颇坚。画家本具有眼手配合的本领,造型的基础与学书结字的基础是一致的,再在临古中熟练笔法,远比一般学书者进步显著,当然题画之类便开始自由了。至于将书法用笔,自由地运用于画中,我想假以时日,他也一定能初朦胧而渐自由的。

▼刘文典 233×53cm 2018

▲杨小楼 233×53cm 2018

而今国运大盛,虽西风尚烈,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伟大。不再是积贫积弱时,仰望西方文明的一切。那时的康有为,提出以西洋画改造中国画,徐悲鸿是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康有为1917年在其所著《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云: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其遗余二三名宿,摹写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墨井寡传,郎世宁乃出西法,它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人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

齐白石 62×37cm 2018

数典忘祖如此,竟以郎世宁为鼻祖。与之相反,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味同嚼蜡,不是四王、石涛、石豀,更不是苏、米、赵、董的画,而正是以西法画在中国纸上的郎世宁。今天看来,这样的观点反动得可以,但在当时却是一股思潮。原因不复杂,因为国弱,便连母亲都嫌丑。“改造”二字不是“洋为中用”,故而本末倒置了中国画的宗法观念。因为崇洋,用西洋素描把中国画改造得没有中国味了。这样的流毒难道不该肃清吗?君不见,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不是喜进美术馆,而是拥进博物馆。拥进故宫看赵孟𫖯,拥进上博看董其昌,确实,那儿有许多今人已失去的传统,需要我们回眸。近日,五万中国人又拥进日本东京博物馆看颜真卿,展品中有久违了的李龙眠五马图真迹,非不写实也,而那线条的勾勒几乎有着体温的感觉,令人叹为观止。笔墨有如此高妙的传神能力,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岂能被“改造”成郎世宁?

新长征 233×216cm 2018

书法现在又被教育部重视,进了中小学课堂,而在小学没有上过书法课的中国画家们却正在壮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毛笔就在中国画家手中,只要认清观念,即中国画的基础不仅仅是造型,还有书法。回头补上书法课,细水长流,你会越来越亲近书法,中国味会回到你的画中,并由此改变中国画的现状。

陈明理解我的意图,所谓借题发挥。当然,这短文也是我对陈明的期待。

已亥二月初五日午时于风来堂灯下

艺术家简历

简历:

陈明,1993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副馆长,人物画创作研究所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

参展与获奖

2010年作品《三国组画》获“江苏省第三届新人新作展”新人奖;

2011年作品《江山多娇》获“2011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2012年作品《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入选“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12届全军美展”;

2013年作品《江山多娇》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

2014年作品《甲午风云》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提名奖”;

作品《孔子》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15年作品《甲午风云》《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入选“傅抱石双年展”并获提名奖。

2016年作品参加“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

2017年作品《我们都是神枪手》入选“第二届江苏省美术奖作品展”并获美术奖。

作品《甲午风云》参加“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2018年举办“江苏省国画院近年引进专业人员系列汇报展——陈明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我们都是神枪手》入选“第四届江苏省文华奖作品展”。

作品《龙潭六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0年作品《国之栋梁》入选“第三届江苏省美术奖作品展”并获美术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