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書法課 | 黃惇教授眼中的畫家陳明

補書法課——寫在陳明畫冊上

文/黃惇

去歲秋,旅遊歸來,趕上看陳明的中國畫個展。系列地展出他近期用沒骨淡墨畫出的民國大師肖象。傳神寫照,氣韻生動,很有功力。這功力有二,一是中國的水墨,二是西洋的“素描造形”。因爲用沒骨畫法,“線”被隱去了,所以本來這二者並不相關,因省去了“線”卻找到了契合點。這是近代以來許多中國畫家,結合在藝術院校中受到西方素描造形的方法,選擇的中間道路,所謂中西合璧,美之曰,我沒有拋棄傳統呀!陳明的這些作品在這類作品中,似有新意。無論單獨或羣體的肖像,一看就抓住了個性的特徵,比那些油畫家的肖像還要傳神。然而這些人物大抵無動態,與攝影師捕捉的鏡頭無異,只是換了一種難度遠遠高於按快門的手法而已。問題在於這種高難度的造型手法(或言技法)是衡量中國畫高低雅俗的標準嗎?

四大鬚生 233×216cm 2018

我一面看展,一面暗中自問。旁邊有其他觀衆也在議論。那是在欣賞他畫上的題字,有短款也有長題,書法清雅爽勁,是學米南宮的。議論者說:“字好”,又一觀衆說:“現在很難看到畫上有這樣的好字了。”另有調侃者說“字比畫還要好!”

中國畫上的題字,自元初趙孟頫提倡以書入畫及書法用筆以來,漸將詩書畫印熔爲一爐,成爲中國畫的基調。文人畫漸成風尚,畫家無不善書,因爲書法用筆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畫家都知道,更不用說古代畫論中書法用筆是個不可動搖的話題。

▼魯迅 125×65cm 2018

▲康有爲 125×65cm 2018

近四十年來的中國畫上,越來越少看到畫家題字,原因有二,一是題畫要求善詩文,現代白話題上去,就像書法家寫簡化字,沒有味。二來書法功夫下的太少,題多了怕漏怯,反把畫給玷污了。熱衷於拍照、看西洋畫冊的中國畫家不在少數,所畫作品形是寫實了,而意趣索然。當然要花長時期寫王羲之、顏真卿、米南宮,讀帖讀碑,甚覺划不來。說少見題畫者,不是沒有人努力。以江蘇爲例,就有幾位畫得很有成就的畫家,於書法補課而用功,一旦自己要,居然事倍功半,路越走越寬。誇陳明字好者,或言其字比畫好者,是看慣了今日中國畫中許多賴字,偶然看到畫上有好字,眼中一亮,則由心中發出的感嘆。

▼陳寅恪 63×43cm 2018

▲胡蝶 56×40cm 2018

陳明在南藝讀書時,我曾上過他們班的書法篆刻課,然課時偏少,大約每學期也就一個月。時間雖短,但多數同學都熱情投入,陳明是其中之一。然而這課時量,較之南藝前身上海美專中國畫專業的書法篆刻課程要短許多。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美專,不僅書法、篆刻是中國畫的必修課,就連題跋、金石也是。時任上海美專中國畫系主任的諸聞韻先生於中國畫教學有着獨立的思考,在《國畫漫談》一文中他專闢一節《國畫與篆刻書法之關係》雲:

國畫主重筆、墨、氣,……國畫既以線條爲其真美特點之表現,則線條之妙自有深理存焉,六法中骨法用筆一項,即所言線條也。然吾以爲研究國畫之線條,必須從研究篆刻、書法入手。……篆刻、書法功深之輩,其練氣也厚,其運氣也渾。一筆着紙,鬱勃縦橫,其風格時露,如篆、如隸、如金錯刀,筆筆是筆,無一率筆,筆筆非筆,俱極自然,雖間用直筆,而仍見橫力,所謂積點成線,無處不着力也。

王國維 63×43cm 2018

人們恐早已忘記這位諸先生,然他的這番論述,高度重視書法、篆刻對中國畫的作用,今日讀之仍然如同棒喝。

南藝中國畫專業因有傳統文脈,所以在困難時還堅持開書法篆刻課。而許多藝術院校更少,甚至因教師不善此道而停了書法課,書法被不重視到如此,還叫中國畫嗎?相反中國畫專業畫西式明暗素描而不是線描卻成了主幹課程,於是寫實、裝飾大行其道,難怪十多年前人們評價全國美展中的中國畫已沒有了中國味,更有甚者,乾脆在人大、政協的會議上將大寫意畫立案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張伯駒 125×65cm 2018

▲梅蘭芳 125×65cm 2018

那麼,中國畫失去了什麼便失去了中國味呢?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或曰失之寫意,或曰失之韻味、或曰失之詩性,或統而括之叫失之“傳統”。我以爲歸根到底是書法被拋棄了。古代畫家個個善書,故無論人物、山水、花鳥、走獸,下筆必有書法功底相隨。此謂之筆墨,無筆墨如何寫意?又何來韻味?筆墨筆墨,筆在前、墨在後。寫意寫意,寫在前,意方在其中。

數年前陳明因屢獲全國畫展省畫展大獎,而對書法有所覺悟,初朦朧,漸自覺,要重新再補書法課,於是常來家中問道。他定日課,臨古帖,漸入佳境,自信心愈加增強。平日看他玩笑戲說,而定力頗堅。畫家本具有眼手配合的本領,造型的基礎與學書結字的基礎是一致的,再在臨古中熟練筆法,遠比一般學書者進步顯著,當然題畫之類便開始自由了。至於將書法用筆,自由地運用於畫中,我想假以時日,他也一定能初朦朧而漸自由的。

▼劉文典 233×53cm 2018

▲楊小樓 233×53cm 2018

而今國運大盛,雖西風尚烈,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偉大。不再是積貧積弱時,仰望西方文明的一切。那時的康有爲,提出以西洋畫改造中國畫,徐悲鴻是忠實追隨者和實踐者。康有爲1917年在其所著《萬木草堂藏畫目》中雲:

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郡邑無聞畫人者。其遺餘二三名宿,摹寫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筆數筆,味同嚼蠟,豈復能傳後,以與今歐美、日本競勝哉?——墨井寡傳,郎世寧乃出西法,它日當有閤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人已力講之,當以郎世寧爲太祖矣。

齊白石 62×37cm 2018

數典忘祖如此,竟以郎世寧爲鼻祖。與之相反,歷史告訴我們真正味同嚼蠟,不是四王、石濤、石豀,更不是蘇、米、趙、董的畫,而正是以西法畫在中國紙上的郎世寧。今天看來,這樣的觀點反動得可以,但在當時卻是一股思潮。原因不復雜,因爲國弱,便連母親都嫌醜。“改造”二字不是“洋爲中用”,故而本末倒置了中國畫的宗法觀念。因爲崇洋,用西洋素描把中國畫改造得沒有中國味了。這樣的流毒難道不該肅清嗎?君不見,現在越來越多的愛好者,不是喜進美術館,而是擁進博物館。擁進故宮看趙孟頫,擁進上博看董其昌,確實,那兒有許多今人已失去的傳統,需要我們回眸。近日,五萬中國人又擁進日本東京博物館看顏真卿,展品中有久違了的李龍眠五馬圖真跡,非不寫實也,而那線條的勾勒幾乎有着體溫的感覺,令人歎爲觀止。筆墨有如此高妙的傳神能力,如此強大的吸引力,豈能被“改造”成郎世寧?

新長征 233×216cm 2018

書法現在又被教育部重視,進了中小學課堂,而在小學沒有上過書法課的中國畫家們卻正在壯年。亡羊補牢,猶爲未晚,毛筆就在中國畫家手中,只要認清觀念,即中國畫的基礎不僅僅是造型,還有書法。回頭補上書法課,細水長流,你會越來越親近書法,中國味會回到你的畫中,並由此改變中國畫的現狀。

陳明理解我的意圖,所謂借題發揮。當然,這短文也是我對陳明的期待。

已亥二月初五日午時於風來堂燈下

藝術家簡歷

簡歷:

陳明,1993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2012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副館長,人物畫創作研究所專職畫家,二級美術師。

參展與獲獎

2010年作品《三國組畫》獲“江蘇省第三屆新人新作展”新人獎;

2011年作品《江山多嬌》獲“2011百家金陵中國畫展”金獎,江蘇省美術館收藏;

2012年作品《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入選“慶祝建軍85週年全國美展暨第12屆全軍美展”;

2013年作品《江山多嬌》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

2014年作品《甲午風雲》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並獲提名獎”;

作品《孔子》入選“全國第四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2015年作品《甲午風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入選“傅抱石雙年展”並獲提名獎。

2016年作品參加“金陵風骨 其命惟新——江蘇省國畫院60年·中國畫書法作品展”。

2017年作品《我們都是神槍手》入選“第二屆江蘇省美術獎作品展”並獲美術獎。

作品《甲午風雲》參加“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

2018年舉辦“江蘇省國畫院近年引進專業人員系列彙報展——陳明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

作品《我們都是神槍手》入選“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作品展”。

作品《龍潭六傑》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20年作品《國之棟樑》入選“第三屆江蘇省美術獎作品展”並獲美術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