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路

文/南希

1.

走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在川流不息的汽車笛鳴聲中,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下,會發覺自己是渺小的,宛如天地間的一粒沙。

有時騎着單車穿梭在這個城市之間,讓風吹起髮梢,迎着陽光意氣風發。

那一刻,深覺年輕是一種精神,而非年紀。

在這個城市,我走過很多條路,也記錄了很多感受。

比如:喜歡一個人走未知的路,很不幸的每次都會迷在途中,每一次都面臨兩個選擇,前進還是回頭。

回頭意味着我之前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白白浪費掉,而前進則意味着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在壓力下被拉緊的神經。

還意味着即便花費了這些時間,精力和身體帶來的疲倦,也依然走不到我想要到達的地方。

如果執意的要走下去,但身上的資源已經消耗殆盡,那麼,唯一的選擇是藉助外力。

而這個外力,是我剛好需要它剛好出現,且如果沒出現,我要知道在哪裏可以找到並提供足夠的交換條件。

其實,當一條路走了一大半,自己的直覺是能夠到感知到這條路是對是錯。

如果偏離軌道太遠,即便生氣的想把自己摔在地上,也要毫不動搖的回頭,因爲往前只會錯得更加離譜。

但如果知道要去的地方就在前方,寧可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要回頭,因爲回頭同樣意味着沒有了再出發時的那份激情。

人生這條路,永遠因爲未知,所以精彩紛呈。

2.

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想到那一排排書架和在電腦前認真查資料寫文案的人,會在腦海裏反思關於知或不知的人生。

也會問自己知識匱乏的感覺是什麼樣?

就是當你領悟了某一個觀點的時候,你沒有專業性的詞彙去形容它。

你知道這個觀點肯定存在且有人提出來過,但你找不到理論依據去支撐它。

膚淺與深奧之間,隔着一片書海和一個勤思考的頭腦,以及對世界的感知能力。

徜徉在書海里,會頓悟:真實的故事產生價值,真實的情感產生共鳴。

就像一個人對你是發自內心的好還是浮於表面的禮貌,你都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語言的價值和文字的價值都在間接或直接的尋找產生共鳴的靈魂。

有時陷在作者個人的觀點裏太深會懷疑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對當下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確定的想法。

這時候會及時的告訴自己:大部分觀點都是片面的,因爲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

一切都可以懷疑,除了懷疑本身。

戴着耳機走在路邊,會思考很多關於人生和當下的一些時事新聞。

比如:在成長這條路上,會漸漸頓悟“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合理性。

成功學的盛行,暴露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心;PUA的猖狂,揭示了一些人對物質生活的渴望;傳銷的蔓延,反映了人們認知能力的深淺。

是這些“存在”讓人學會了反思,而人的每一次清醒都伴隨着另一些人的犧牲。

如果自身的素質和實力不提高,這些“存在”還會以其他的方式滲透在人的生活中。

3.

也喜歡沒有目的的坐上一輛公交,看玻璃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每到一個站點就會有人下車也會有人上車。

多像人生這條路,有人到時離開有人乘興而來,能陪自己走到終點的屈指可數。

三觀不同不會產生太大的交集,最多點頭微笑然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看窗外的四季變換,花開花落,偶有一到兩個能說笑的,成了人生這條路上的意外收穫。

無論我們在途中能否遇見可以相交的人,都要告訴自己不要中途下車,因爲遠方很美,值得期待

有人埋怨這座城市冷漠,有人譴責這裏的人情淡薄。

想要離開卻心有不甘,留下的都是辛酸,其實不是城市冷漠,而是我們的追求不夠熾熱,也並非人情淡薄,而是我們對生活少了許多熱情。

每個城市都希望擁抱一羣懷揣夢想的人,因爲夢想被實現這個城市纔會熠熠生輝。

纔會被貼上積極向上的標籤,纔會走在世界最前沿,才能活成別人心中的光。

才能讓世界看到最好的城市裏容納着一羣最優秀奮進的人。

當一個人足夠優秀,心胸會變得更加寬廣也更容易理解身邊的人和事。

不會計較別人的人情淡薄,因爲與自身無關。

當一個人足夠優秀,會吸引更多的人想要靠近,細想之下,不是人情淡薄,而是我們不夠優秀。

我們都喜歡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爲這樣纔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