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之仁、義、禮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所謂仁者愛人。仁,就是仁愛,是對家人、朋友、陌生人的愛和寬容。它發自人的內心,是人善良天性的發揚和體現。

最近也在看的一本書《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書中提及與家人相處就是要相互尊重、互相理解。

在相處過程中若出現矛盾時也需要及時處理,用愛和寬容包容家人,去化解危機,重建家園的歡樂。

還記得有一對父子,關係特僵硬。父親發現這嚴重的問題後,開始試着是理解兒子。當兒子仍然是冷漠不理睬時,父親沒有生氣,依然噓寒問暖兒子,試着與他交流。

也許正是父親的仁愛之心感動了兒子,最終父子倆和好如初。

真正的仁者可以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具有博大的寬恕之心。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義,是社會的正義,是人們普遍認同的行爲準則。中國古人主張捨生取義,就是爲了社會正義的實現,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

還記得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響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都在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最勇敢的要數堅持在一線的抗疫戰士,是他們用正義,用生命給我們換來了希望,讓我們有信心戰勝病魔。

正是這些可愛的人讓我們感受到了正義所帶來的力量。

禮者,人之所履,鳳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禮,是待人處世的禮儀和禮節,是文明的表徵。講究禮既是自己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我國是禮儀之邦,受學校薰陶,從小就聽老師、父母告訴我們待人處事要有禮貌。

其中餐桌禮儀最讓我記憶深刻。

小時候家裏比較窮,平時也沒有太多的肉可以喫。只能盼望着父母外出務工回來過節,大家團聚喫的豐盛點。

當聞着香噴噴的菜時會忍不住想用手抓點來喫,此時爸媽總會阻止,不能壞了規矩。

終於等到上桌喫飯了,家裏的最長輩就坐在特別的位置上。一家人圍着熱熱鬧鬧的準備開餐,要是看見爺爺奶奶動筷了,我們就開心起來啦,終於我們也可以動筷了。

像這些餐桌禮儀還有如夾菜要靠自己邊夾、喫飯不能大聲笑、說話等等

而餐桌禮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禮儀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

古人的所崇尚的道、德、仁、義、禮在今天也同樣適應並作爲我們行爲準則指導。

爲人處世想要做到道、德、仁、義、禮五者具備需要我們堅持不斷學習和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