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鄭老師的荷塘月色有感

今天坐在辦公室裏,再次打開鄭桂華老師《荷塘月色》的課堂實錄,再次學習跟初次聽講的時候, 感觸比之前還是豐厚了許多。

上課伊始,很輕鬆的談話引入,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荷塘月色,瞭解朱自清 ,找讀朱自清散文的感覺。

朱自清的《春》《背影》都是我們 學過的耳熟能詳的散文。朱自清是一位很有名的散文家 ,很了不起的人 。你讀他的荷塘月色有感覺嗎? 把你覺得不太懂的畫下來 ,把你覺得哪些表達作者心緒的句子也選畫出來 ,哪怕有一點點的蛛絲馬跡 ,要邊讀邊畫 。多個學生髮言, 當一個學生從文中的兩句話談體會,另一個學生從全文通看 ,這時教師引導 讓學生你試着也分一個層次來直接寫心情的句子 。學生抓住“無福消受 ”體會心情有所變化 。一生站起來複述課文,其實他是在梳理本文的脈絡 :家——小路——荷塘——小路——家這條散步路線。

找清楚了路線之後 ,下面老師引導學生進入情緒路線的學習,作者除了散步,還幹了什麼 ?一學生回答,看風景 。老師很自然的順着學生:對,是看風景,我們找一找作者在這些地方分別看到了什麼? 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他看到的東西的樣子,或者說說你的感覺 。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除了走和看以外,作者還做了什麼?有學生說:思,有學生說:想。老師說:的確不錯,地點變化看到想到的也不同 ,那麼作者的情緒是不是也不同了?變化的背後有什麼 ?這個變化有沒有規律呢 ?這纔是我們應該值得認真討論的問題 。

下面進入品讀環節 讓學生再讀文章,看看文章裏的我的情緒 ,學生合作學習 ,能自己思考出來的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合作。 當她在鼓勵學生去進行用腦思考 ,邊思考邊回答問題的時候,鄭老師這樣鼓勵學生的,你已經還有感覺了,把頭擡起來,相信自己。 當一個學生回答過,另一個學生還想再表述一下的時候, 教師提的要求是:再簡明一些,再精準一些 ,對你這個精彩的表達更深理解,請你再做一下解釋; 當一個學生提到當時政治時局,令人猶豫,作者找不到出路,所以苦悶 ,這時老師鼓勵學生,你有一個非常好的讀書習慣,你發下了文章的背景。 是的,這兩個背景,一個是社會大背景,再一個是家庭背景。

這樣一篇文章的教學,從思路到思想再到情緒的變化 ,學生體會的深刻透徹。聽鄭桂華老師的課猶如散文 。看起來散而不亂 。鄭桂華老師 對散文的特點是這樣詮釋的:就是在這一刻,在這一時,這一地,回憶的那一刻,那一時,那一地 。再寫上此時的這一刻,這一時的情感感受。

聽了之後,眼前爲之一亮,心中也恍然明白了散文的特徵 原來散文竟是如此這般。在討論家的情緒的時候, 情緒變化不言而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