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日子(20210705-06)

知識的原材料太多了太雜了,越來越多有足夠的錢卻沒有足夠時間的人(也許即便有更多的時間仍願付費),傾向於購買別人(目前比自己專業一些的人)組裝(或拼湊)起來的知識。

所以講書啊,導覽啊,這些爲知識付費的新興職業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講書暫且不表,這裏說說導覽。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錢(和課外班的大班課時費用相當),交給導覽,把孩子,有時也包括自己,投入到觀展洪流中去。

我愛好看展,喜歡導覽,但我心疼錢,也沒有那麼多錢可以做到每次有好展就報團看展。跟過幾次付費的導覽,跟過不少次博物館的志願講解員,啥都跟不上,就自己看展。

看展的經驗告訴我,好的展覽,值得多刷幾次;如果趕得上博物館的免費講解,就跟着聽;跟着聽之後,最好自己從頭到尾再看一遍;最重要的,感興趣或沒弄明白的點,一定要自己查資料。

閉環,完整,我的職業病又犯了。

我在一個上午看了三遍某個展覽。

第一遍,蹭聽一個付費展覽。一個高大魁梧的中年男老師帶着一二十人,其中多是學生和家長。老師口吐蓮花,詼諧幽默,縱橫四海,串聯古今,人羣中不時爆發出笑聲。作爲蹭聽者,我在較遠距離聽了個大概。這個團的一些成員,也和我一樣遊離,沒有往前湊去看展品,表情也比較淡然(也許是在凝神聽講)。大約一小時之後,導覽結束,他們又趕往另一個展覽,我沒有跟隨(多麼正確的選擇)。

等到了博物館志願者的講解。不講段子不搞笑,時間、空間、事件、人物,層層遞進,脈絡清晰,又是一個小時。

接下來,帶着對兩場講解的回憶,一個一個刷展品,對感興趣的、有特色的,拍照留念。

還差兩步,一是搜索大咖或達人們的觀展記錄,進一步豐富和鞏固印象;最後一步是整合資料,寫出自己的筆記,這最後一步,最耗費時間和精力,但願我能堅持到底。

綜上,不看展,焦慮,恐懼,怕這也不懂那也不懂;看了展,安心,熱鬧,隨即忘掉,尚可安慰自己“培養愛好”。

導覽,是個好營生;導覽者,良莠不齊,好的導覽,會告訴你如何看展,看展前、中、後要怎麼做,此所謂“授人以漁”;看展,真的需要自己動手動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