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肥皂》:在層層遞進的敘述中形成反諷

每讀完一篇小說,我都會去思考,作者到底想要說什麼,以及他如何去表達他想說的,不過,思考的過程往往並不順利,反而寫下來更有利於思考的持續和邏輯的銜接。我漸漸意識到,寫作是能夠帶動思考的,這大概又是寫作本身的一種魅力吧。

《肥皂》這篇小說我是邊喫西瓜邊讀完的,說來也覺得聽好笑,不過倒也一點不妨礙我讀小說,倒是一種享受。

魯迅先生取名“肥皂”,足以證明肥皂在這篇小說中的價值。事實上,整篇小說的敘述就是圍繞“肥皂”來寫的。小說先寫送肥皂,然後是買肥皂,最後是談肥皂。

01送肥皂

小說開頭寫到主人公四銘送肥皂給妻子四太太,本以爲要塑造一個會關心妻子的角色,豈料情節一轉,四銘突然開始沒頭沒腦地教訓起了兒子學程,讀到這裏時讀者就會非常迷惑,四銘這是怎麼回事,但通過四銘的訓言中又進一步塑造了他的人物形象,我們大概可以領悟到,四銘曾經也是一個受過新思想新文化教育薰陶的人,有着進步的理念,只不過如今卻開始反過來抨擊新思想新文化,傳統封建的思想理念又穩固在他腦海中。

02買肥皂

小說接着纔給我們解開了四銘訓斥兒子的原因,這時候就寫到了“買肥皂”的情節。原來,四銘在買肥皂的時候收到幾個店裏學生的嘲諷,罵他是“惡毒婦”,他才氣急敗壞地問兒子這是什麼意思。我在讀四銘敘述被嘲諷的細節時,覺得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正常之處,四銘在挑肥皂,按他自己的話,固然是嚕囌了點,但是事實上現在很多人都會如此,很正常,那麼學生們的嘲諷確實是不合適的,也難怪四銘要生氣。只是既然如此,魯迅先生敘述這個情節又是爲什麼呢?

接下來,四太太揭曉了答案,原來四銘買肥皂的真正原因是因爲街上被大家傳聞的“孝女”,他也在街上看了很多孝女,聽到別人說輕佻話即如果買兩塊肥皂洗一洗孝女,肯定好得很。四銘表面上義憤填膺地批評這些人,但是自己卻神不知鬼不覺地去買肥皂。這個細節實在是好評,通過四太太作爲女子的敏感的神經去暗示讀者事實的真相,再聯繫開頭特意寫到四銘看太太脖子的細節,才讓讀者恍然大悟,而四銘之前的所有關於女子的言論也進而塑造出了四銘虛僞的道學形象,表面正人君子,其實內心齷齪不堪。

03談肥皂

最後的“談肥皂”的情節,其實是一個種昇華。如果說只塑造四銘一個人的虛僞的道學形象,那麼寫到買肥皂和四太太的揭露即可,但是接着魯迅先生又安排了談肥皂的情節,這個情節裏,增添了一個人物,即高聲有名的何道統,兩個人相談的過程中,便提到了“肥皂”的事情,結果道統不但不嚴肅批判,反而對此哈哈大笑,並讓四銘去買肥皂,這便立馬也撕破了道統本身的文人雅士的形象,而魯迅先生命名爲“道統”也無不構成一個反諷。結尾提到“肥皂”被報紙錄用,更是極大的一個反諷。分析到這裏,我們就會發現,魯迅先生不只是要塑造四銘一個人的形象,而是將那些封建禮教下的正人君子的虛僞面目都揭露出來,給予批判。

而這個批判,不動聲色,在反諷中不斷加強批判效果,可謂犀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