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1000 《第二座山》——“有關大學”的摘抄

說實話《第二座山:爲生命找到意義》這本書,就是我想寫出的書。既有凝練、睿智、直達核心的論點,也有衆多恰如其分的人物案例、事件案例來支持論據,還有精妙的語言。

對現在的我來說,書中的內容我無法給出進一步的解讀,就在那裏,就是那樣,就很好。

繼續摘抄我喜歡的句子分享給你。

1.到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上半葉,大多數美國大學,都已信奉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安東尼·克朗曼所說的“人文理想”。這一理想認爲,大學的宗旨是目的性的——幫助回答生命的終極問題。說得更直白點兒,那就是大學的目的是塑造學生的靈魂。

2.當弗裏德曼和巴克利年事已高,瀕臨死亡時,我曾詢問他們是否感到滿足。他們都以比最初預期的更深遠的方式改變了歷史。現在,他們覺得可以休息和享受安寧了嗎?兩人都不明白我在說什麼。他們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直到他們去世的那一天爲止,他們一直在推動思想,爲思想而活,並試圖讓世界朝着他們的思想的方向稍做調整。他們,就是智力承諾的典範。

3.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當他們拆除舊公寓的時候,他們也在拆除人們營造的無形的支撐網絡。正是這些網絡,使得人們可以忍受他們的生活。在物質上,建築商讓社區在一段時間內變得更好,但社會狀況卻變得更糟了。他們缺乏認識論上的謙遜。

4.大學通過讓學生接觸到卓越來實現這一目標。“人們很容易認爲道德失敗是由於性格軟弱。弱。”英國教育家理查德·利文斯通爵士寫道,“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爲不夠富有理想。”因此,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的一項工作就是樹立榜樣。一位斯巴達教育家說:“我讓孩子們喜歡可敬的東西。”當學生們從學校走出來時,他們至少會接觸到人類所想和所做的最好的事情。

5.學校教學生們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從而懷疑、疏遠和解構,但學校幾乎沒有教他們如何依附,如何欣賞,如何宣誓與效忠,如何模仿和服務。大學和社會的其他部分一樣,都是信息豐富而意義貧乏的。

6.有時,教授們傾注到課堂上的思想,超過了學生們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接受能力。這是教學的悲劇。如此一來,好的教學方法就像播種一樣。那些像溫特勞布一樣的老師正在植入種子,當成人生活的現實發出呼喚時,這些種子會在幾年或幾十年後在我們身上迸發出來。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看的,但是比起我畢業那天,25年後,大學教育讓我更有成就感。

7.哲學家伊娃·布蘭所說:“當你知道自己的地位較低,但被愛束縛在更偉大的東西上時,你會有一種令人愉快的謙卑之感,你會認識到優越性,並從中受到啓發。”

8.你一旦瞥見了人類經歷的最高峯,就很難在它下面的平地上長久地苟活。在此後的生活中,你很難變得膚淺,不管你在這個方向上有多大的傾向。

9.如果大學做好了它的本職工作,它就會揭示我們內在的自我,或者至少提供可能性。“人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存在,”雅克·馬裏坦曾經寫道,“是一種在超越中滋養生命的動物。”通過把你提升到某種水平,大學喚醒了一組新的慾望——去理解某些領域,去理解某些永恆之物。舊的慾望不會消失。你仍然想成爲受歡迎的、美貌的、開心的人。但是很明顯,慾望是有等級的。一次崇高的藝術體驗,比喫一塊士力架更值得期待。核心信息就是應該對你所愛的東西保持警惕,因爲你會成爲它。

10.戴維·福斯特·華萊士在凱尼恩學院著名的畢業典禮演講中領悟到了嚮往美好的重要性:在成人生活的日常場景中,實際上沒有無神論這回事。沒有不崇拜這回事。每個人都在崇拜。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崇拜什麼。選擇某種神或靈性的東西來崇拜的一個突出原因,在於你崇拜的幾乎任何其他東西都會活生生地吞噬你。

2021/7/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