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學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摘要】中學生處在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啓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本課題就如何開展中學生的品德教育進行研究,對品德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討論,從而得出的一些有效途徑,最終使中學生的品德得到較好的發展。

【關鍵詞】品德教育 中學生重要性 現狀 有效途徑

中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質形成的初始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在這個時期,中學生的身心發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亦很強,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會對他們今後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一個人從小思想品德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

一、當前中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學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助於提高中學生的精神品質

中學生的品德教育使中學生們對祖國有親切的感情,讓他們知道如何的尊重老師,如何的去關心同學,如何的去幫助同學。可以讓他們在看到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時而表現出自己同情心的一面,而不是嘲笑諷刺別人的一面表現出來。通過在品德課教育的過程中給中學生們灌輸一些集體主義思想可以使中學生們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並願意在各項活動中爲集體爭光,維護集體榮譽;還可以加強他們的社會公益性思想,可以讓他們的集體品質一面得到提高。

2、中學生的有效品德教育可以規範中學生的言行舉止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種潛藏於人的內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標是要規範人的行爲舉止,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人的品德雖不能像語文數學那樣用百分準確地衡量出來,但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爲反映出內心活動。因此,中學生們在品德課的教育下,可以使他們的言行舉止得到規範。讓他們知道在什麼樣的場合下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這樣他們就知道自己言行舉止的重要性,可以讓他們不會犯錯誤了。

3、中學生的有效品德教育有利於中學生對社會勞動成果的珍惜

通過品德課的教育可以讓中學生們瞭解到社會中的一些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讓他們體會到父母們工作的辛苦。這樣就可以讓中學生們產生對自己學習成果的珍惜,從而形成自己的理想和產生自己的成才願望。這樣他們學習就勤奮努力,課堂注意力集中,按要求完成作業,有些中學生還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少中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敢於超越老師、超越教材,勇於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性地運用和處理知識和信息。

二、當前中學生品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1、當前中學生品德教育的現狀

(1)人生目標不明確,理想信念淡薄。

有的人認爲努力學習的目的是爲了掙大錢,過好日子;有的人認爲努力學習是爲父母學習,部分學生理想信念淡薄,缺乏遠大志向,學習動力不足。

(2)自我爲中心。

學生中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普遍存在,小皇帝、小公主遍地開花。比如:公共汽車上有學生對老人或者孕婦沒有座位時視而不見;放學回家,一些中學生認爲家務是家長的事,認爲只管好自己的學習即可;有同學在家長的要求下才會幫忙,並要索取一定的物質獎勵;大部分同學不能準確說出父母的生日。

(3)冷漠、孤僻,缺乏愛心。

冷漠、孤僻、缺少愛心是心理上的屏障,這種心靈上的極端表現極不利於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極少和父母溝通,遇到長輩或老師時不打招呼或假裝沒看見,遇到同學或他人有困難時,同學不會去幫忙;在校園看到垃圾或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時,會視而不見;在學校需要他們參加義務勞動時的態度是不參與。

2、造成這些現狀的原因

(1)教師方面

教師對思想品德課教學不重視。由於受條件限制,有的學校在安排工作的時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課作爲附帶課,讓班主任或其它學科教師兼代。這樣,無形中造成了思想品德課被它學科佔用的現象。部分教師把思想品德內容和教學時間壓縮,只讓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使思想品德教育失去了應有的陣地。思想品德課教學仍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

教學方法單調呆板,不符合認識活動的規律。教師採用的教法與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發展水平不甚相符,存在着脫離實際的傾向。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智力發展的個別差異,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失去興趣。

(2)學生方面

由於個別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錯誤地認爲思想品德課沒有語文、數學等學科重要,由於追求分數第一,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不平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在新課中所學的觀點存在態度定勢,缺乏信心、心態過分緊張,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學生積極性不高,不願動腦筋,進行獨立思考,興趣低沉,思維冷縮,思域狹窄,安於運用機械重複的辦法進行學習,認識水平比較低,不善明辨事非,死記硬背某種觀點,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沒有耐力,其情感、思維、求知慾等心理狀態都處於薄弱的狀態之中,智力分低,分析問題能力差,盲目地嘗試,猜測死套答案,不能根據問題思考課文的觀點及內在思想含義,沒有進取心。

(3)學校的品德教育與家庭的品德教育、社會的品德教育相脫節

多數家長很少在培養學生的品德方面下功夫,認爲只要成績好,分數高,言行上有點壞毛病沒多大關係,殊不知現在社會上一些高智商罪犯少時也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品德教育應該從校內向校處延伸拓展,把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的聯繫起來、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統一的教育網絡,才能教育好孩子們“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

三、提高中學生品德教育途徑的思考

1、要考慮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品德現狀。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導行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想實際,針對每個學生的思想行爲表現與教育有機結合。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要以點帶面進行教育。如對一些學生自私自利的現象,講解大家在一個集體中相互幫助的重要性,使同學之間增強團結友愛;針對“只要學好語文、數學就行,其他副課無所謂”的認識,講解各學科間的聯繫,讓學生明確學好每一門功課的重要性。

2、注意情境渲染,使學生感知形象。

人們常說“入境始與親”。對於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來說,在上課時,教師就要綜合運用語言、掛圖、實物、音像等多種手段,創設一個恰當的教學情境,去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去撞擊他們的心靈,從而給他們鋪墊一個情感基調,讓他們由衷地關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3、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從而提高中學生的品德教育

中學生年齡小,是非辨別能力差,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既容易接受好的思想,又容易形成不好的思想。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把課文教學與社會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尋找、挖掘與教材內容有密切聯繫的社會焦點問題,用課文的闡明的觀點、立場和方法來指導學生認識社會現實,給學生提供活生生的事實,讓他們親身體驗,促進其思想品德的形成。

4、培養學生相互評價、約束、規範日常行爲。

在初步形成道德觀念的基礎上,不但教育他們自己該怎樣做,而且要求他們進行同學之間相互評價,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並能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規範行爲進行監督和幫助,形成良好的校園新風尚。

5、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評價體系。

目前,通過考試,我們只能考查出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學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這充分說明了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脫節。爲了搞好其評價工作,要建立和健全與素質教育相配套的考覈制度,成立評價機構,配備人員,使評價工作進一步科學化,制度化。一是要實行評價目標管理,使評價內容具體化、增強可操作性;二是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和先進的技術,增強思想品德評價的實效;三是發揮阜新功能,使廣大德育工作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提升自身素質,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學生頭腦中產生的認識,充分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創造有利條件,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打造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各盡其能、相互啓迪的舞臺,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識,從而健康成長爲國家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科學雜誌 2009年 第一期

[2] 快樂閱讀 2012年 第13期

[3] 中華少年:教學版 2012年 第15期

[4]朱淑媛,中學德育綱要系列故事,遼寧美術出版社,2010年11月

[5] 陳立太,《內江科技》,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9卷第12期

[6] 方羽,中學生品德教育實例,知識出版社,2009.7,P101∽P105.

[7] 現代中中學教育 2011年 07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