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總結篇

看了好幾天的古文,終於有點感覺了。

本書雖然簡短,但都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精華,句句在理,句句經典。即使用在現在,對我們仍產生很大的影響和具有指導作用。

“道、德、仁、義、禮”從古至今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爲人處世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行爲準則。

01

首先我們應遵循自然和人事發展變化的規律,。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到浩瀚無窮的宇宙都遵循着應有的規律,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如果我們能夠遵守世間的倫理道德,同時上順天時、下察地利,就掌握了人事自然之道,就可以成就一切事情。

02

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德行兼備。德行、品質、修養,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爲人處世的標準。

我們通常說的人品也就是德行,一個人是否能深交,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言行舉止、爲人處世的方式來觀察。

我們主張以德服人,有德者才能得人心、得天下。一個德行兼備的人,往往心胸寬廣、目光長遠,不拘小事。

03

仁者都有一顆愛人之心,懂得憐憫他人,珍惜他人,被世人所尊重。

仁愛的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學會要求別人前學會要求自己,真正有博大的寬恕之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是仁愛的表現。

當別人有困難時,不嘲笑他人,盡力所能及去幫助。這種人愛發是發自內心的,是人善良天性的發揚和體現。

04

有“義”的地方就有“情”。這種“義”可以體現在多方面。如:社會正義、兄弟姐妹情義、朋友情義、國家情義等等。

正因爲有“情”有“義”,人間才充滿愛,充滿希望。

如古人主張捨生取義,就是爲了社會正義的實現,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

一個人唯有講義氣,才能受到大家的擁護,古來成就大事業的人,都對“義”字有深刻的研究,如劉備三顧茅廬、荊軻刺秦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故事也無不在實踐中身體力行之。

05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以禮儀之邦的形象待人處事。

而在文明時代的今天,我們國家依然倡導着以禮待人來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

禮,也是文明的表徵。講究禮既是自己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禮”教會我們做人處世的規矩和法則。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講禮,不明禮,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人。

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禮的約束和規範,就會陷入秩序的混亂和精神的迷失。

06

“道、德、仁、義、禮”是做人的根本。

一個成人,要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獨立生活,就應以“徳”爲基石,以“仁、義、禮”爲準則。這將教會我們爲人處世也指導我們的行爲規範,讓我們受益無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