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1000 假期正是工作時

這幾天遇到校外的朋友,被問起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放假了吧?你放假都做什麼呀?”看着對方滿眼的羨慕的神情,我通常都會愉快的回答:“是的,放假了。我可以自由的工作了。”看着對方的不解,我就再解釋一句:“假期裏沒有任務,有大塊的自由時間,適合深度工作。實驗室的同事們都是工作狀態,也沒有人休息呀。”

1.人爲什麼工作?

人到底爲什麼要工作呢?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青年人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動物只爲生存而忙碌,是無意識的被迫勞動。而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擇職業,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之所以爲人的重要特徵是:工作的過程是人和動物區分開來的過程。人可以選擇從事不同的工作,動物只有生活沒有工作。工作是人性的,生存是動物性的。

但是現在的情況常常相反: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動物,在不工作的時候才感覺自己是個人。

馬克思還提到:“評判一個職業好壞的標準是:這個職業是否能人類更加幸福,是否使自己更加有自尊。”

意思是,我們的工作帶給我們的肯定不只是生存來源,重要的是工作帶給我們自尊、價值感,同時讓別人感到幸福。

對於很多人來講,可以做的工作肯定不只是當下這一種,雖然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選擇,但實際上,我們都可以做出其它選擇。有意思的是,當讓人們去重新選擇的時候,很多人思考後還是選擇了當下的工作,說明當下的其實就是很多人最好的選擇。

人類有個通病:未曾擁有的時候,會心心念念,一旦擁有了,就覺得不過如此,變得不珍惜。

就像張愛玲說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其實,蚊子血和硃砂痣,飯黏子和白月光都是一回事。

2.爲什麼放假?

既然工作帶來生存、榮譽、自尊、價值感,爲什麼要放假呢?

肯定有的人是不放假的。我們剛剛故去的兩位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肝膽專家吳孟超兩位老人,都是在去世前的兩個月還在工作崗位上。雖然他們的名望、他們的貢獻足夠他們放下工作,安度晚年。他們爲什麼苦哈哈的工作呢?

肯定他們自己是覺得不苦的。而且,是感覺到快樂的。對於他們來說,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

很多勤奮的中國人都不放假。但是猶太人是有放假傳統的,他們會強制放假。放假做什麼呢?做禮拜、做禱告、學習經文,跟家人在一起。所以,他們的放假時間是學習時間,是陪伴時間。

如果我們平時的工作過程中也安排了學習、陪伴家人的時間,可能,對放假的渴求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吧。

3.如果工作就是放假

有沒有一種情況是每天的工作也是放假一樣開心呢?

說到底,“放假”吸引我們的是“自由”、“掌控”、“熱情”、“放鬆”,因爲平時的工作太不自由,沒有掌控,沒有熱情,太不放鬆,所以人們熱烈的盼望放假吧。

如果我們的工作本身就能夠帶來自由、掌控、熱情、能量呢?相信我們就不用那麼期待放假的時光了吧。

德國偉大作家歌德說:“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那麼人生就是天堂。”或許人都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升入天堂,其實不用等到死後,只要擁有一份你熱愛的職業,你現在就可以進入天堂。

生活、工作皆是修煉道場,哪個修的快,修的好,就多在哪裏待一待吧。

2021/7/12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