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的

中午喫飯的時候,偶遇一家三口與我同飯桌。

“搞點辣椒過來,這太清淡喫不進。”孩子爸爸說

孩子媽媽立馬去了調味桌那裏,約五六歲的女兒看着飯菜發呆。

“寶寶怎麼還不喫?”媽媽端來調好的辣椒,溫和的對孩子說道。

“都不是我喜歡喫的。”小女孩好像聽委屈的。

爸爸一言不發,喫着自己的飯。孩子媽媽和孩子共一個餐盤,飯菜的分量比孩子的爸爸還少。

“寶寶,快喫,你要克服困難,適應環境。”孩子媽媽邊說,邊喂。我看到了是個帶有“塞”的動作。

“再不喫,你要捱打嗎?這麼大了,還要人喂。”爸爸擡頭看了下女兒。好在聲音不大。

小女孩支支吾吾的,沒有自己的話來表達,臉部側向一邊,低着頭,偶爾看了下我這個陌生的人。慢慢的張嘴,委屈的嚼着飯菜。

爸爸吧唧吧唧的一會光盤了,意識性的拿着手機在那刷着抖音。孩子和媽媽的同飯盤沒見剩。

在整個喫飯的過程中,我也隱約的瞭解到。小女孩從老家過來陪父母的。爸爸媽媽都要上班,邊上班邊把孩子帶在身邊,臨時過着上班族的作息時間。

我喫飯後,小散步了會兒,我一直在思考着,剛纔喫飯的一幕。孩子喜歡喫什麼怎麼父母不知道?點菜前怎麼不讓小女孩參與決策?爸爸的大男子主義,怎麼不覺得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當着孩子的面來使喚媽媽?爸爸一個人喫三個菜,孩子和媽媽才兩個菜並共盤,這讓小女孩幼稚的心裏會覺得,女人長大就要依附男人嗎?五歲的孩子是怎麼能聽得懂“克服困難”和“適應環境”這兩個字呢?

這個孩子天生自帶可愛,源於幼小的年齡對應了她五歲的肢體行爲。像一張白紙,你畫什麼,就給她啓蒙了什麼。覺醒當下,值得學習的羣體,在於父母,而不是孩子。普通的用餐,看似簡單,其實折射了教育的努力方向。那就是,真正需要學習的是父母和成人羣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