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高中生——督導案例筆記

        15歲重點中學高二男生,三年前開始焦慮煩躁,成績下降,敏感多疑,瀕死感,幻聽,自殘自殺,醫院診斷抑鬱,住院治療一週,出院後在心理科諮詢,目前休學在家。爸爸從事傳媒工作,愛講道理,媽媽藥企員工,來訪覺得她幼稚,愛生氣,不理解自己。喜歡日本文學,喜歡太宰治《人間失格》,喜歡討論哲學,不想被人控制,也不想從痛苦中走出。

      來訪有一定邊緣人格特質,不能在十八歲以前下定論。不要老是用標籤定義來訪者,所謂空心病是父母和學校架空了孩子。

        諮詢中重點要關心的是孩子現實生活中發生了什麼?拒絕人際交往,四五歲就上學,從小跟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爸爸媽媽上班忙,一直說他從小就很乖,平時溝通交流少。

      神經症是現實衝突的妥協形成,是一種繼發性獲益。現實衝突(比如上不上學、離不離婚)是一種常形,出現失眠等睡眠障礙,心裏耗竭之後,變成了心理衝突的變形,這就是醫生的工作,服藥之後自我功能弱化,無法面對現實衝突。

      青春期孩子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這是一個自我認同的過程,也是一種哲學式的思考,所以思維中會出現矛盾對立的東西,比如他覺得痛苦,但拒絕改變,認爲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當他掉進一個哲學的迷思,這也是一種防禦,我們不能忘了他現實的這條線,不要被他扔過來的東西淹沒掉。從初中成績特別好到高中成績下滑,往前推,期間發生了什麼?通常初二是青春期的(12歲左右),焦慮、瀕死感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早戀、劃手等都是爲了引起(重要他人)的關注,衡水模式等重點中學都是培養了很多的假性自體,孩子覺得生活灰暗,拼命做非人的事情,所有生命的慾望都被壓抑了,成爲靈魂的盲人(成長過程中沒人看見),老師父母成爲靈魂的殺手。

      青春期自戀爆棚,自戀的特點是讚美成癮,在高中成績倒數,沒有讚美,瀕死感是自體崩解的,這種焦慮是自我垮掉的結果,借給他一個自體,幫他撐起來,這就是支持。他不一定是真的想自殺,心理動力治療中有一種說法,當一個人將負性事件(自殺、暴力)描述得越清晰,就更不容易在現實中付諸行動,因爲他會在意象中發泄情緒,釋放自己負性的部分(這種說法適用於成年人,青少年澤易於見諸行動(10%的成功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