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路遙的《人生》,我更加欣賞斯嘉麗了!

路遙爲人所知是因爲《平凡的世界》這個大部頭作品,他是一位在寫作上用力過猛的作家,因爲投入的心血過多,導致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早在《平凡的世界》之前,1982年,路遙寫了一本《人生》。

《人生》的故事發生在70年代,那時候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忍受着貧窮和勞苦,唯有讀書,吃了官糧纔算是逆天改命了(比如當教師、去縣政府做記者等)。《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種相似的無力感,對出身的無奈,對命運、對機會的嘆息和妥協,一個社羣的思維方式,有可能就註定了人間悲喜。比如父親因爲兒子的工作被搶了,他不是要去講理,而是要認慫,要對搶他工作的村官更加巴結。主角高加林,作爲一位小有突破的農民後代,憑藉讀書好風光過,得意過,最後又被打回到他父輩的農民圈層。和毛姆的《面紗》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主人公因爲少不更事和年輕的魅力愛了不該愛的人,沒能和適合自己的人相伴一生。《面紗》裏的醫生病死,《人生》裏的巧珍嫁做人婦。愛情在人成功或者失敗的時候都很有迷惑性。

不論是《人生》還是《平凡的世界》,人的出身像像是被無形的大網罩住,你即便可以跳出去,也總是輕易又回到原點。對於人生的的選擇,我更欣賞《飄》裏的斯嘉麗,她和高加林是反着的,從一位混跡於舞會,忙於戀愛的傻白甜,在戰爭的洗劫中,不論何種不堪,斯嘉麗總是勇敢的:遇上梅蘭尼生產,毫無經驗的她催促女傭未果,最後還是靠自己來接生;沉着冷靜殺傭兵;失去雙親;爲了自保,搶了妹夫;爲了錢,勾引白瑞德;女兒意外墜馬身亡……對待時代給予的不幸,她的態度就是三個字“不認命”。她發誓要好好活着,不論今天多麼不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更喜歡斯嘉麗的那種力量感,沒法欣賞高加林因爲被免職,痛失愛人垂頭喪氣的 樣子。多麼希望他抓起一把黃圖,像斯嘉麗一般,對天發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人生》這本書閱讀感很好,故事很簡單但人物立體,很有代入感,但是價值觀我不敢苟同。致敬作者,文風簡單樸實,把70年年代的農村還原得如此真切,喜歡的可以去看一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