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學習往往是最無效的

       想必大家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或者現在還處於學生時代。

       在學生時代,大家有沒有見過,有的同學非常非常努力,上課聽得非常認真,筆記也記錄得非常認真,同時各種顏色和標記把書上畫得密密麻麻,但是似乎考試成績並沒有那麼理想。然而有的同學,幾乎也不記筆記,書上甚至幾乎都是乾乾淨淨的,也不見有多麼努力,但是考試成績就是好。

這是爲什麼呢?最近看了《認知天性》這本書的一些內容,覺得說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在這裏想把我的一些感悟寫下來。

        那些沒有效果的努力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智力上確實有的同學就是聰明,這一點在數理化上體現得更爲明顯一些。但是在偏重一些記憶的科目上,上述的情況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同樣記憶一些知識點,背英語單詞等,有些同學非常努力地在大聲反覆背和念,但是效果並不理想,但有的同學其實就簡單看幾遍,然後後面就記得很牢。

說這個例子我想表明的一個觀點是:耗費心血的學習纔是深層次的,效果也會更持久,不花力氣的學習就像在沙子上寫字,今天寫上,明天字就消失了。

        之前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背單詞要大聲讀出來,多讀幾遍,多拼幾遍,手口耳並用。學習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要反覆去看和閱讀,並進行一些集中練習。但其實,這些並沒有抓住本質,反而可能還是效率最低的學習方式。因爲這個單詞或知識點,我們只是在大聲閱讀、拼寫而已,這種行爲其實可以歸爲一種不花力氣的學習,這個學習過程並沒有給大腦帶來什麼挑戰,這種記憶效率往往並不理想,而且就算當時記住了,那也會很快忘記了。

       其實我之前其實也很多時候也用剛纔說的模式來學習。比如背單詞的時候我就反覆拼好多遍、讀好多遍,而很少主動去默寫,去聯想記憶,去做自測等等。所以,大部分時間,我的其實就是反覆機械式地向大腦灌輸一些強化的信息,最後的結果就是,很多單詞和知識點,我當時從 0 到記憶住一個知識點的過程比較漫長,而且後來絕大多數知識點也都很快忘記了。

      我印象深刻的知識是怎麼來的


      但我也回想起來,似乎之前學習過的某些知識點我到現在還記得,而且記得很牢。

      比如我現在就記得幾個地理知識點,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等等。

      爲什麼這幾個知識點我記得這麼牢呢?因爲我當時在記憶這幾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姐姐正好來了我家,我就讓她給我提問這幾個知識點。一開始提問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記錄得多麼牢,絞盡腦汁也沒想出來,導致好幾個問題答錯了,錯了之後我就去再記一遍,然後又讓我姐姐給我提問。似乎經歷了三四輪吧,最後我把所有的問題都答對了,於是後來我就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深刻很多。

     正是因爲這個過程,我的大腦經歷了反覆幾次有挑戰性的任務,在姐姐跟我提問的過程中,大腦觸發了一些主動的思考和聯想,然後沒有記住的知識點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記憶。經過反覆的幾次提問,大腦的思考,知識的檢索,這幾個知識點就在我腦海中的印象變得更加深刻。

      所以,耗費心血、對大腦有挑戰性的學習纔是深層次的,這個過程往往伴隨着大腦對信息的主動檢索,效果也會更好。

      什麼纔是有效的學習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要進行一些有效的學習,就需要做一些對大腦有挑戰性的事情,這裏舉幾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比如記憶一個知識點或者背單詞的時候,反覆閱讀的效果往往是很差的,我們可以嘗試讓自己不看書本複述或默寫出來,對大腦帶來一些挑戰,這樣記憶一遍會更加深刻,另外讓別人給自己提問或者默寫也是不錯的強化記憶的有效手段。

      比如讀一本書,我們自以爲是看完了,但其實本質上我們只是經歷了一次泛讀的過程,當時有個印象,但過段時間就幾乎忘得差不多了。我們可以嘗試拿出一張紙或者打卡一個空的思維導圖,讓大腦把整體的思維脈絡、核心內容梳理出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我們可能很難一次性完成,但沒關係,想不起來的就把書再打開看看,然後繼續默寫。多嘗試兩三次,我們會對整個書本的內容在大腦裏面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比如看了一篇講座或者學習了一個課,最有效的學習和記憶手段往往是把讀後感或者總結寫出來,或者動手跟着做一遍,因爲這個過程伴隨着非常多的脈絡梳理和大腦主動檢索內容的過程。有人說,一個內容只看一遍,最後我們往往只能記住一小部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整個內容講出來,那最後我們幾乎能記住絕大部分。我也在做類似的嘗試,比如今天我看了《認知天性》這本書的第一章內容,我就嘗試把自己的讀後感寫出來,也就是你正看到的這篇文章,我相信我以後會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比如我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點,我就嘗試把它梳理成自己的一篇文章,在梳理的過程中,我經歷了思考、檢索、記憶等各個過程,最後理解也會更加全面和深刻。

       人天性是懶惰的,學習的過程中,大腦跟着一起懶惰,去機械式地學習往往是不可取的。所以,總的來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死板地反覆閱讀,可以儘量給大腦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比如嘗試默寫、複述、思考和梳理等等,讓大腦主動去檢索和記憶,如果發現想不起來,那我們也知道哪部分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只有這樣,纔是學習和記憶的正確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