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把自己当回事

今日看书摘抄



第一,守时。

生命其实只是时间而已,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他其实不能管理好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屡次失去对于自己时间的控制,这个人距离全面失控不远了。

第二,收拾。

你的秩序是你给自己的。你的烂摊子,你不收拾,谁来收拾?别人来收拾,你如何放心?

三,阅读

四,运动

五,家务

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尽管科技高速进步,如今最好的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

你都已经明确让我不舒服了,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舒服?

用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沟通,可以很清晰地分解为四步:第一步,做沟通的准备,锁定问题,并想好解决方案;第二步,进行沟通,根据沟通中的细节,调整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三步,完成沟通,与对方协商并确定解决办法;第四步,执行沟通,将沟通中的解决办法运用到实处。

我们需要知道,方案要在沟通前准备,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

超前的思维预判,是让解决问题成为沟通前提的重要元素。这种思路的形成需要进行强化的刻意练习。

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沟通方式,既利己,又利他,沟通者也会因此获得更足的底气。

学习能力的底层正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

换个角度来想,预判的前提是双方的时间和效率。当我们做预判的时候,视角应该放在双赢上,最好是两方都得到方便,利人利己。

而我强调的正是从“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这是一次关键成长,这个逻辑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沟通中的状态,更是一个人的行为状态。

很多人会觉得:我拿多少钱,我就要干多少的活儿,拿得少,我就干得少。在我看来恰恰相反,那个时候我已经拿这么点工资了,如果我不多学习,不多干事儿,我就是在对自己的时间不负责。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我愿意去做所有力所能及的事,并且毫无怨言,同事们也非常喜欢我。我的成长速度确实是最快的,未来的空间和发展自然也在同倍速成长。

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年少时学习的苦,和成年以后生活的苦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为什么人们情愿承受后来生活的苦,却不愿意承担年少时学习的苦呢?答:很简单,因为学习的苦,你要主动迎上去吃,但是后来生活的苦,就算你躺着,它自己也会来。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从天而降的临场发挥,一切皆源于准备。

屁股决定脑袋。沟通时,先看看对方的屁股坐在哪儿。

一旦确定了对方是“笨蛋”,就要用适合与“笨蛋”沟通的方法。

格局,决定了沟通的维度。

【巨人的工具】

道歉的核心不是那句“对不起”,而是对不起之后的内容。在这里,真诚的道歉要找的是原因,而不是借口

道歉不仅要真诚地往前看,还要建设性地往后看。

时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达成共识,是因为我们都被困在了当下的这一刻,而无法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事物。

我想要成功的人生,还是开心的人生?

第一,成功需要被你自己重新定义。第二,你的人生燃点能否和你的人生快感结合起来?第三,开心真的是肆意妄为、无所顾忌吗?

不在意不重要,但是用结果超越了不在意,这很重要。

放弃型人格:不是100%,就是0

不知道要什么,先从不要什么开始

“不要”意味着感知。会自我沟通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一定有足够的敏感度。毕竟我们不能欺骗自己的感受,违反内心的渴求去委曲求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