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请

      紫园是一家餐饮店,在当地属于中高档,按着对方的意思,是要让他定的,但他觉得没有必要,知道那事即使自己答应去疏通也难有把握,只不过人家请到自己了,吃顿饭算不得什么。

      他在位时那不是一般人所能请得动的,除了受规定限制外,他更在意自己的身价,对请托人殷勤地请吃布菜总显不屑,脸上是对吃不感兴趣的厌烦。他可不是仅靠吃就能打发的主。因此,“戚局能到场已是给了面子”是大家的公认。

      其实从内心上来说,他是很在意吃的,认为享受美味也是一种财富和收获,世上唯有吃是最实惠的,尤其是在退休后更是这样认为的,这与从小缺衣少食的家庭有关,但却与老一辈“宁买贵东西用,不买便宜东西吃”的观念不一致。那时的人认为花钱买东西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聚财,而花费买了吃的就是浪费,是败家!不会有“吃对身体有好处”,更不会往“人生在世应该品尽人间美味”这方面想的。这样一些观念上的差异当然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是受时代影响的。

       即便这样,在任上时,他是宁可参加圈内聚会,哪怕是蜻蜓吃尾——自吃自,也难得吃请,意识到酒杯不是好端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当时没有要求,那也是一笔迟早要还的债。只是在退居二线的日子里,他开始不再轻易拒绝吃请,意识到从今往后请到他的机会将会更少,他得为自己退休后留有人情余地。

       及至退休,虽然心有准备,那种“人走茶凉”的感觉还是让他难以适应。好在在位时积存的人际关系,依然不时有人找到他出面或托请,虽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也能用到场作为代价应和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的“到场”已不为人看重,人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如果说在位时难以请得动他;刚退休时到场也是一种资源付出;那现在则须起到实际作用方有意义了。与此成反比的是,现在他对于吃请是来者不拒了,即使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也总是能如约而至,只是在餐桌上的气势大不如以往了

      以往对于他这样的客人除了用餐,事主总还是另有打点的,他虽然不屑吃一顿,但在这方面还算能把握得住,深知人心叵测、毛面畜生大有人在!别看现在有求于你,反过来咬你一口是完全存在可能的 ,而吃些、渴些,歌厅唱个歌,偶然按摩或洗个牛奶浴再怎么着也出不了大事。他对于“受”字有他自己的理解:“‘受’的是财富,人有了财富不就是为了享受么?但那是要担风险的!而直接享受消费不担风险何乐而不为!”只是现在请他的人少了,更是难得有人送礼了,那种享受型的消费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因此他愈加重视能满足口福的吃请!

      这次用餐就三个人,一位仅是耳闻从未谋面的“事主”,当然也有可能是“二传手”;一位是牵线搭桥——两边的朋友或熟悉的人。

      事主看上去不是个简单的人,菜单来后都不与他这位被请人客气就管自开始点菜,这样的人多半是有魄力而有主见的,这一点与他个性相似。事主显然对这家的菜肴是熟悉的,菜单不看就刷刷报了出来。以往大都是由他这个客人点的菜,同样他也不会有半点谦让的,以此显现自己的身价和气魄。只是随着离位后时间的推延,他点菜的档次有了变化,偏重所谓的“特色和难得”。这“特色和难得”不过是他过往岁月的“老味道”而已, 例如猪脑子、猪尾、鱼子、苋菜梗子臭豆腐之类,应该说这的确是他的口味,另一层原因是人家请托的事大都难以经由他达到目的了,他只能用降低消费档次来减轻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形成的压力。虽然吃请机会少了,但相比较其他退下来的,他的“艺术生涯”算是够长的了。

      在位时他崇尚的是实力或权力,具体做事重视的是手段。对因果报应不屑一顾,却信奉“丑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而在行事时基本做到底线意识清晰,另一方面却无所顾忌地享受着吃喝和各种高档消费,他认为:假定某人的财富来源不干净,把它存在银行或买了其它资产,就有可能成为“财产来源不明”的目标指向,但把金钱转换成口福后,一是无须设法藏匿;二是这样一种财富是无法量化评估的,从而不用担忧被追责。这是他亲眼看到熟悉的人一个个出事而自身立于不败的原因所在。

      趁着上菜的空档,中间人把话头引向了今天的正题,这样交谈着冷菜就来了,受面前菜肴的影响,谈话的内容已经没有开头那样简洁和针对性,口齿中有了唾液掺合而带来的生涩,但事主的注意力仍在所谈的内容上,而中间人因为所谈内容说到底与自己没有关系,虽在应和着两边的内容但那是没有深度的,而这时的他已经耐不住了,不待请就动起了筷,仿佛他是主人一样。于他而言,温良恭俭让不符合他的个性,那是会掉身价的,是没有底气的表现,或者说明自己已经不再有被请的价值了,哪怕真的没有了被请的价值,他也需要用表面的虚妄来维持自己的脸面,要让无价值或无资本的那天来得尽可能晚些。

       各自对冷菜见样吃了一会后,先前嘴里的唾液已经得到中和,口齿也随即显得清晰,而下面的大菜还没有跟上来,如果再盯了冷菜吃有光盘的难堪,他就郑重其事地回到了主题上,同时为后面品尝正菜留有食欲余地,而这时的事主见他切入了正题,反倒把气氛缓和了下来,他对自己点的正菜有足够的信心,需要在客人品尝和享用后再提到正题,从而让请托的内容顺利得到允诺,于是就催促上菜。在等待的间隙,为了不冷场,就按照自己的喜爱用公筷搛了一块给他,但见他用筷子挡了回来。这样用筷子挡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是不礼貌的,但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是对开头没有让他这个“尊贵”的客人点菜的一种平衡作派,以表示自己的重要性是容不得怠慢的。

       这时热菜就上来了,都是这家餐饮店的招牌菜,能点这三道菜的,不是熟客也是吃客。事主开始介绍菜品的烹饪方式和特色,然后三人同时投箸开始了品尝和享用。

      其中有一道菜是猪爪海参烩,别的饭店也有这一菜品,都是从这里发扬过去的,味道总是没有这里的地道。年轻时喜欢啃猪蹄,现在怕胆固醇高,但日式砂锅一开,那色香味的诱惑是挡不住的,入嘴那一刻,油而不腻、甜而不粘的口感不由他接连吃了三大块,临了又用勺子舀了一口汤汁入口才停了下来。这道菜让他想起了成都博物馆里的那只“猪坚强”。震前那猪是很肥胖的,这肥胖对它能在不吃不渴的情况下坚持三十六天是不无关系的。而人在极端情况下,在同样的空间里,瘦子的耐力是比不得胖子的,胖人的脂肪积蓄犹如骆驼背上的驼峰,是较瘦人耐消耗的。相比较肥胖和胆固醇,他更重视“趁着能吃就吃”。

      在退休的日子里,他不时回忆曾经参加过的宴请,想像着把以往每一次吃请如果转换成财富从而量化成金钱那将是什么样的数值,从绝对数字上来说那是足够判刑的,而自己却很理智地把同样具有财富属性的吃转换到了体内,营养了身体,而且这样的财富是可以随身携带的,无需仓库储存和保管,也就是说除掉吃进肚里提供能量、营养身体外,而且再也不用担忧失去,是可以“入肚为安”的。

      最后一道菜是一只瓮式陶煲,壶盖开后香气四溢,是一只整鸡,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而是一只全黑野山竹鸡,由人参、黄芪、当归烩成,枸杞子在汤面上鲜艳点缀。这次事主没有介绍,而是让他先品尝,是“尝了便知”的意思,这符合他的内心需求,为了显示对事主介绍菜品的重视,就率先品尝了汤汁,稍作停顿,进而用筷子挑下了大半张鸡皮,用勺子接着,扬头把鸡皮送到了嘴里,几乎都未看到嘴嚼就消失了。那鸡皮毛孔清晰,想象着在嘴里或喉咙都会感觉得到那有皮的毛面。对此他是用吃河豚皮的感受来形容的,并用“同位素”互补的原理解说对胶原蛋白的养护和滋润皮肤的功效。

      他喜欢用“吃什么补什么”、“同位素相补”来解释他的偏爱。初识他的人会把他当成营养专家或中医世家出生,于是就半信半疑地跟了他品尝,以示对他论点的重视,但在这饭后或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内,他的那些养生高论很快为自己不争气的肠胃被“从内部攻破”了,只见他前一刻还说着话题,现在突然急着问他人是否有手纸,或者焦急地四顾寻找厕所,他的滋养高论与在餐点上的即时进补最终都由厕所接纳了去。一般的人会就此暗示自己还是要少吃或适可而止,但他却在考虑着下次应该吃什么来解决引起肚子不争气的原因。他是不会放弃这样一种财富来源的,他想的是如何弥补回来,而不是放弃。

      在肯定吃进肚里是一种收获,是与外在的有形财富等值的情况下,他还在探讨另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似乎与时代无关,因为嘴仍是这张嘴,肚子仍旧是这个肚子,用字眼说叫作“吃的属性并没有改变”。 既然吃进肚里也是一种财富或财富的转换形式,那这样的财富存在的好处除了上面列举的,同时它还在改变着“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观念,这就是在他“百年之后”是可以带得走的,不同于存款、股票、文物、房屋、名利、地位,那才是真正的身外之物,从而成为感叹所在!因此,这“另一种财富”又可以称之为“可以带得走的财富”。

       从冷菜到热菜,点心到煲汤,菜品虽然不多,但可谓只只可口,从而让味蕾得到了绽放。由于事主有心事或者是熟悉这里的菜肴而吃得不多,今天桌上的菜剩有许多。但在交谈了一会事宜后,原先已经到位的胃口因时间间歇从而又有了食欲,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过瘾,事主见状问是否需要再上两个菜,被他拒绝了,说不要浪费了,仿佛他还是很讲节约的。

      于他而言,今天的口福还是得到充分满足的,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他是会按照允诺去做的,成不成是另外一会事。期间,接了一个电话,是告诉他明天用餐的地方已经定了,仍是老地方,他听到“老地方”三个字就擡高嗓音回答道:“好的,知道了。”并跟了一句“简单些!”然后擡腕看了一下时间,就问从这里往“沁园茶庄”的路径。“沁园茶庄”是这个城市有名气的地方。问这个茶庄的口气是那边还有人在等待他有事相谈。

      出餐厅道别,事主问是否叫车子送一下,他回答:“饭后百步走,快活赛神仙。”于是三人就此作别。事主从地下停车场行驶到道上,看到行道路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戚局的背影,心想:“不是说要去‘沁园茶庄’么?哪他现在的方向可是相反了的!”就此,突然有了对今天请吃相托的事能否办成感到了一丝渺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