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去老街走一走。福州最出名的老街,一是三坊七巷,二是上下杭,所不同处,昔日前者多达贵,后者多商贾。

上下杭是上杭路与下杭路的统称,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是“航”音衍化来的。老街自然以古老著称,目之所极处处皆古,几条石板古街将几百座砖木古建组合在一起,斑驳的墙皮和木质的门窗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入口处立一木结构牌楼,上书楷体“上下杭”三个大字。牌楼虽略显矮小,但也透露出文化的久远和历史的厚重。

走进老街,转转悠悠,阳光透过树缝洒下细碎的光影,块块青石在岁月打磨中绽放出优雅从容,古建的一砖一瓦温婉地展示她曾经的骄傲与荣耀。所不同处,上下杭中心有一条河,河两岸是石街,隔一段有石拱桥相连,漫步其间,犹置身于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曲巷幽幽,波光粼粼,庭院深深, 自然引人放慢脚步,领略水乡的意蕴,享受古街的文艺。

阳光热烈,微风温柔,走走拍拍,停停看看,无意间来到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洋建筑风格叠加的独特建筑,大门门额嵌大理石刻镏金牌匾,榜书“永德会馆”,顾名思义猜是当年永春与德化两县合建的商会会馆。后遇一馆内工作人员,一问,果然如此。 

永德会馆斜对岸,是张真君祖殿,整个墙面呈紫红色,显得非常气派,只是不知奉祀的张真君是谁。后来查了资料,才知供奉的是唐代末年道士张慈观,因殿前的星安河涨潮时吸纳了三通河与三捷河双向的水,形成“圣君殿水两头涨”的水文奇观,古代“水”是“财”的象征,这一奇观发生在祖殿前,人们认为这是张真君的预示,商人们便将张真君奉为“财神”而顶礼膜拜。

上下杭另一著名建筑是陈文龙尚书庙,整幢建筑高大且又精美。陈文龙是南宋著名抗元名将,被元兵捕捉后开始绝食,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气绝而死,明朝诏封文龙为福州府城隍,并建庙纪念,福州人称文龙为“尚书公”,在福建一直有“官船拜尚书,民船拜妈祖”的说法。陈文龙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自然受到上下杭商贾和居民的崇拜和敬仰。

改造后,上下杭商业气息浓,老街内遍布大小饮食店,可以吃遍福建各地的美食。这些饮食店的装饰,与老街的氛围与景致相宜,可以让人吃的开心、玩的尽兴。

从来对美食就缺乏抵抗力,于是选择了家百年老字号——彬德桥(米时)粿。粿铺不大,左边外卖,右边堂食,食客只能站在外卖窗口点餐后,才可进入铺内堂食。外卖窗陈列着各种福州传统糕点,年糕、粿饺、米冻、九层粿等等,很多食物叫不出名字来,一个个晶莹剔透,勾起了儿时的记忆。点好了餐,服务员用袋子装好糕点送上,配上一碗豆花,甜而不腻,很适合喜甜的“虎纠”人。

福州又称“榕城”,上下杭随处可见各色品种的榕树。有的榕树郁郁葱葱,已有相当年月。有的榕树立在墙头,根须延伸到地下,尽显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力量,许是一粒种子落在墙上,于是它就在这被人遗忘的古墙上无人关注地生长,努力长成一棵树。

如果说对上下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河道的水还是有些浑浊。这些年,福州在内河整治上花了大力气、下了苦功夫,希望下次再到上下杭,河道的水能够更清澈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