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一回尤溪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誕生於尤溪縣城南鄭氏館舍,在尤溪度過了童年時期,八歲隨父離開尤溪。朱熹成年後,有據可考先後十二次回到尤溪,在尤溪留下許多詩文、手跡和故事。朱熹之所以這麼多次回到尤溪,除了他叔叔朱槔和舅舅祝嶠寓居尤溪,他幾次回來探親、奔喪之外,更主要是因爲尤溪是朱熹誕育、養育、培育之地,他對尤溪懷有真摯而熱忱的故鄉情懷。

朱熹19歲中進士,24歲任同安縣主簿。在赴任路上,朱熹拜訪了當時理學名家李侗。朱熹之父朱松生前就常提到李侗,要朱熹有機會拜李侗爲師。在李侗家裏,朱熹以佛老的釋義,與老師展開辯論,這一辯就是20多天。李侗發現朱熹醉心佛老、學風虛玄的弊端,用平和的語氣,不斷引導朱熹要熟讀儒學經典,在日用工夫處去體悟孔孟之道。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7月,朱熹同安主簿任滿。在同安主簿的4年任上,朱熹切身體會到爲官應該“務實爲本”,而非佛老主張的“清淨無爲”,開啓了“逃禪歸儒”之路。年底,因接任者遲遲末到,朱熹決定先回崇安五夫與家人團聚,過一個團圓年。

在回程路上,朱熹直奔福州,拜訪福建提刑司幹官呂大器。呂大器是當時著名學者,昔日是朱松的“契友”。此次相會,朱熹與呂大器敘起父輩故交之情。面對故交遺孤,呂大器對朱熹是關愛有加。後來朱熹回憶說:“熹自泉、福間得侍郎中丈教誨,蒙以契舊之故,愛予甚厚。”

這次相會,讓朱熹心中燃起了濃烈的思父之情。與呂大器作別後,朱熹就向尤溪奔來,他要來尤溪重拾父親的記憶。

到了尤溪,朱熹走訪了居住在尤溪的叔叔朱槔和舅舅祝嶠。兩家人對朱熹的到訪異常高興,陪朱熹一起走訪城南的鄭氏館舍,戲說朱熹童年的種種趣事,館舍裏不時響起一陣陣愉悅的笑聲。

夜裏,朱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正駕船翱遊於映襯着藍天的海面,突然一隻大魚從船頭一躍而起,身體彎成弓形,又重重落入水中,濺起幾米高的浪花,帆船激烈地晃動起來。朱熹一下從夢中驚醒,想着夢中之象,一時無法入睡。此時一輪下弦月高掛空中,皎潔的月光驅散了夜裏的黑暗。朱熹不禁披衣下牀,步出房間,遙望那輪略帶殘缺的玉弓。突然一隻巨大的老鷹在高飛中飛過,悠然自在地沐浴着月光,緩緩地向西邊飛去。朱熹一時竟然看得呆了,直到感覺到絲絲涼意才緩過神來纔到屋內。

第二天,縣衙派人邀請朱熹作客。此時縣裏正編修《尤溪縣誌》,尤溪知縣林嶷聽聞朱熹回到故里,便邀請朱熹指導縣誌編修工作。朱熹出生於尤溪,父親朱松又擔任過尤溪縣尉,對尤溪山川形勝、人文掌故多有了解,對縣誌編修提了一些添補遺漏的修改意見。因臨近春節,朱熹想早日與母親團聚,便告辭回崇安五夫。林嶷不便延留,便請朱熹題詞一幅。朱熹想起昨晚夜裏所見和夢中之境,提筆寫下了“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幾個大字,並落款“朱熹”。揮毫之後,朱熹便與衆人作別,結束了第一次回尤溪的行程,踏上北歸的路。

後來朱熹理學思想體系架構完成,也常提寫“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幾個大字,用來表達思想成熟後空闊靈澈的意境,也暗含了他“鳶飛魚躍”的個人理想。

尤溪縣現存朱熹手跡板聯中最爲精緻的一副,爲珍稀烏樟木精製,書寫內容就是“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海底嵌鑲日、月、蝙蝠、祥雲等浮雕,字面和底紋飾鎏金粉,但落款爲“朱晦翁”,應是朱熹晚年的作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