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溪合口濟雍雍

交通要道,活力雍口

路,往往是決定一個地方發展的根本因素。在公路運輸發展之前,利用天然水道從事運輸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水道兩岸自然興起許多村莊,雍口村就是這樣的一個村莊。

雍口村位於尤溪縣西濱鎮西南部,東依黃岩山麓,西對夫人山脈,華蘭溪由南向北穿過全境,在村尾部與尤溪河匯合,使雍口藉助水道運輸迅速地發展起來,成爲洋中、湯川、溪尾、中仙、臺溪等鄉鎮水陸交通的中心驛站。據《西濱鄉志》記載,雍口街在清末到民國時期,商旅雲集,市場繁榮,有萬元以上的蘇廣百貨、南北京果店四家(義盛、裕通、楊生利、長盛茂),食雜旅社二十餘家。村裏老人回憶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雍口村還有七家旅社、七家飯店、五家肉店,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繁華場景。

雍口村居民最多時有40多個姓氏,現在仍然還有35個姓氏。他們的祖先大都是在雍口謀生而定居下來,一直繁衍至今。這麼多的姓氏,也從側面反映了雍口當年的興盛,有的外地人來此開店做工,發現易於討生活,就留下不走了。至今村裏還流行一句話,叫“東走西走,不如雍口”,意思是說,爲生活東奔西跑,還不如直接留在雍口謀生。

在雍口村莊中部,有一座鐵索橋,始建於1981年,方便了兩岸往來。在鐵索橋西岸邊,同行的村幹部告訴我們,沿岸是一條古代通往華蘭村的官道。細看之下,果然發現岸邊有一條不足一米寬的石徑,沿河岸開鑿而成。真難以想像,早期先民是在這樣一條狹窄的石徑上兩端奔走、謀求生活,如果不是村幹部告訴我,我絕對不敢把這當作一條路。村幹部還告訴我,“對面山”還有一條官道,可通往尤溪縣城,約15公里,因都是上坡,福州方向客商在雍口碼頭上岸後,往往要在雍口過夜,歇一個晚上好有力氣走路。村幹部口中的“對面山”就是夫人山,因山上有座夫人宮而得名,現夫人宮已遷至鐵索橋的東岸邊,夫人山因在村莊的對面成了“對面山”。

雍口因是尤溪與華蘭溪匯合之處,水運興盛時期成了尤溪下游水陸交通要道、物資吞吐口岸,年均運送木材5萬立方米以上。四鄰的木材集此轉運福州,這與村形如木排相契合,故有“雍口木排形,儲木乃天形”之說。木排從雍口碼頭順流而下,運到福州要五天時間,工人在木排上搭個帳蓬,五天時間裏喫住都在木排上。

1957年,爲了便於輸送木頭,從雍口至溪尾鄉大寧村,曾建有一條專門拉木頭的鐵軌平車道,這樣的景象可以從電影《林海雪原》裏找到。1966年,在鐵軌平車道的基礎上,建成了林業公路,如今林業公路已經實施水泥硬化,成爲雍口通行華蘭和洋中、溪尾的交通要道。

豐富的水資源,不僅爲雍口提供了便捷的水運通道,也曾爲雍口提供了生產生活的動力支撐。在沒有電力的時代,村民攔華蘭溪興建水利工程,裝上水車,利用車碓給稻穀脫殼,幾百年來成爲村民糧食加工的重要工具。在水車葉輪上,安裝上斜削的竹筒,在竹筒傾倒處安渠接水,就可用水車做功舀水灌溉良田。

而早在1957年,雍口村就建有一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7千瓦,可供全村晚上點3個小時、早晨2個小時的照明。1974年,雍口村建成盧頭峽水電站,裝機容量125千瓦,可供全村照明和加工使用,進入了電力時代。這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許多農村家庭大都使用煤油燈照明相比,已經是非常先進的了。

水運成就了雍口的繁華,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雍口仍是西濱鎮西南部的重點村,雍口街道上分佈着購銷站、郵電所、採購站、信用社、糧庫等鄉鎮分支機構,是全縣首個被評爲市級文明村的建置村。後來,尤口公路通車了,316國道通車了,福銀高速公路通車了,向莆鐵路通車了,交通改變了格局,曾經的水陸交通要道、物資吞吐口岸也漸漸失去了往昔的光彩。1993年,隨着水口水電站的建成,雍口的水運通道成爲了歷史,曾經的雍口碼頭也成了淹沒區,現在只能從運木隊、儲木場、水運站這些建築舊址上,去窺測昔日人來客往、木排綿延的場景了。


歷經滄桑,從容雍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華蘭溪通雍口五公里處,有一“三門”奇蹟,由天然龍潭、風扇衕和攔壩嘴三個險要奇觀的閘門組成,成羣水獺在此棲居,過去多有木排被阻、人命被害之事發生。鄉民認爲是水獺神作怪,在龍潭右岸建廟祭祀,木排經過此地,都要備三牲酒禮奉祭水獺神。1957年,興建鐵軌平車道時,沿岸岩石炸燬,已不如原來險峻,但險要仍在,現今行旅每經過林業公路,依然要臨境感嘆一番。

雍口街原臨溪而設,歷史上遭受過多次洪災。據記載,1924年甲子年水災,雍口街民房大量倒塌、沖走。1934年6月11日洪水,雍口街沖走民房73座,淹死人命5條。而1960年6月10日的一場特大洪水,把雍口街所有的房屋直接沖走。經過此劫後,鄉民退往黃岩山麓蓋房,慢慢形成現在的雍口村莊。

繁華之處,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雍口村不但深受洪災之害,也飽受兵災之苦。1912年12月,陳長元股匪串入雍口,劫走2000銀元、5兩黃金。1914年,閩督軍李原基派兵入尤興剿盧興邦部,駐紮雍口中,第二天派夫50名、團兵20名組成敢死隊,行抵中遇盧部突擊,傷亡18人。1917年,盧興邦派副官肖元信到雍口,勒款3000元、毛豬5頭、雞鴨50只。1921年,陳榮標股匪百餘人攻打雍口,被碉堡內民兵擊斃8人,退走時燒燬沿街民房54座。1925年,駐閩軍閥周蔭人派一北兵連駐紮雍口,行旅過客有可疑者即被槍殺,8月12日一天就殺死7人。1926年,盧部盧興榮進攻雍口,北兵連不戰而退,臨退時洗劫3家商店,擄走6名婦女。1930年,盧興邦部與劉和鼎部作戰,盧部戰敗返回尤溪,途經雍口,要求當地造擔架、派挑夫、供食宿,村民不堪其擾。1949年5月13日,國民黨第五軍敗退經過雍口,大肆掠奪一番。

雍口鄉民被苦難一次又一次地磨練着,造就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新中國建立後,開啓了新的征程,一代一代接繼着把雍口建成明星村。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雍口村就被評爲市級文明村,這在全縣屬於首例。

紅菇是雍口村的特產,被譽爲福建人的最愛,紅菇燉雞是一道著名的閩菜,更是雍口人的家常菜。紅菇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因對土壤、氣候的要求很高,至今無法人工栽培。物以稀爲貴,再加上紅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就有了“菇中之王”的美稱,現今閩中流行坐月子喫紅菇燉雞的習俗。

得益於周邊山脈優良的生態環境,雍口自古以來盛產紅菇。可紅菇並沒有因自己身價的不斷擡升而增產,也不因村民長年累月的採摘而減產,從容地按自然的規律每天盛開,欣然面對村民的採摘。

好生態,自然人長壽。雍口村是聞名的長壽村,據《西濱鄉志》記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村中就有兩位百歲老人。一名宋望治,常教導親友說:“爲人要光明正大,做事應坦率無私,我雖村婦,這些道理至今百歲不渝”,享年101歲。一名林秀英,百歲仍能自行上街購物,一共度過了104個漫長歲月。據村幹部介紹,目前雍口村有90歲以上老人20多人。

也許是多食紅菇的緣故吧,雍口人生活的從從容容。不管過去經歷多少災難,不管交通格局怎麼改變,雍口人不計較、不埋怨,總是努力地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近年來,雍口村先後實施了路燈亮化、景觀節點、人行道、木棧道等工程,建成了森林人家公園,村莊面貎得到很大的提升,成爲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最近,雍口街道上、溪流邊、山麓下,多了一個從容的身影,他就是環境科學專家徐開欽。少小離家的他,在學有所成之後,最放不下的還是家鄉的山山水水。於是他放棄了國外豐厚的待遇,毅然回來報效祖國,有了更多的時間棲居家鄉,總在早晨和傍晚四處走走,重拾童年的記憶,隨手拿出兜裏的相機,記錄下家鄉的日月升落的養眼瞬間,和各種鳥雀、遊蛇等動物的靈動身影。


更替傳承,文化雍口

雍口建村歷史悠久,有史可考可追溯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比尤溪建縣還早。悠久的歷史讓傳統文化得到較好的傳承,村裏的徐氏家訓、吳氏家訓,跨越了幾百年仍然約束着後人。全村雖多達30多個姓氏,各姓氏之間皆能雍雍相處,其樂融融。

提起雍口,最讓人遐想的是徐家大院。徐家大院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一座集民居和抗敵防禦爲一體的具有土堡建築元素的大型防禦性鄉土民居建築,從徐家大院的興建,就可以看出清末閩中就開始有土匪橫行鄉里。徐家大院是全村唯一躲過1960年特大洪水洗劫的民居,當年特大洪水過後,無家可歸的全村人全部臨時搬進徐家大院居住。徐家大院敞開包容的胸襟,用228個房間裝下了全村百姓,幫助全村人度過那段艱困的日子。

踏進徐家大院,空過屋宇天井,看白牆青瓦、木雕彩繪,彷彿可望穿當年一派繁榮景象,與歷史輝煌交錯相疊。最引起我們興趣的是,在南側的橫厝牆上,發現許多紅色大字,依稀可辨“春色光輝”“清風明月”“福星”等字跡,書法稱不上藝術,不知何人寫於何時,但可看出其人對風雅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在東側的扶樓上,發現“福建全省¨¨第二師師長黃示”等字跡,寫得歪歪扭扭,辨認不清,應是當年民國軍閥混戰時期駐兵留下的。徐家大院的包容,是有其歷史傳承的。

在雍口後門街原有一座聖母庵,供奉陳、林、李三夫人,三夫人也稱“臨水夫人”。臨水夫人是福建民衆崇奉的女神,視其爲鄉里的守護神。聖母庵毀於1960年的特大洪水。2009年衆信士樂捐重建,更名爲“聖母宮”。

據說,原聖母庵還供奉一位張聖君。雍口尾塘原有一座張聖君庵,始建於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後來張聖君庵不幸遭到火災,張聖君神像除了腿部受輕傷外,其餘基本完好,衆人就把張聖君神像安於聖母庵中,1960年特大洪災時與聖母庵一併被沖走。1995年,衆信士樂捐在距雍口村莊1公里的枕頭山支脈興建聯臺宮,再造張聖君神像。自古以來,盛世修廟宇,雍口亦然。

雍口有一個知道了就想去的地方——仙人谷,流傳有鐵柺李在此修煉的故事。其實,仙人谷是剛被發現不久的一處祕境,目前尚未開發,因此知道的人不多。仙人谷內,溪流潺潺,鳥語聲聲,瀑布層疊,狀如哮天犬、青蛙、仙人腳印、天橋等各種奇石散落山澗,是一處天然的氧吧,被村民譽爲身邊的九寨溝。

近年來,雍口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建成了庫區移民文化活動中心、和諧廣場、新戲院,爲當地羣衆開展娛樂活動提供了良好環境。村裏到了春節,會舉辦春節聯歡晚會,讓農民走上舞臺喜迎新春,還會開展籃球賽、象棋比賽、乒乓球賽等文體活動。

良好的文化傳承,讓雍口村民秉承着村名的和諧精神,在禮敬傳統、勤勞守信、儉樸持家、睦鄰友善、耕讀孝義、詩書禮法的行爲規範中,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寫下永續發展的新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