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獎牌榜看奧運精神

                                            楊仲凱    

      東京奧運會就要閉幕了,不難發現,和過去相比,國民對金牌、獎牌的期待與評價有了很大的變化,對奧運精神和人類命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奧運會是競技體育的最高殿堂,在奧運精神的傳統格言“更高、更快、更強”的感召下,運動員的追求是拿金牌和破紀錄,而國人們也會在升國旗、奏國歌的情境下與運動員一起感知家國情懷、民族意識、世界與“小我”的關係以及體育蘊含的奮進精神,愉悅於“力與美”帶給人內心的豐盈滿足。

    自從許海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一槍射落“零的突破”之後,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和其他大型體育賽事上摘金奪銀,極大的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也一度有“金牌至上”的論調和實際情況。拿金牌的運動員獎金大大的,而且榮譽和鮮花接踵而來,簡直是名利雙收,金牌選手越來越多,銀牌、銅牌就更不會被記住了。更何況在舉國體制之下,金牌運動員被培養出來了,幕後還有那麼默默無聞的陪練員和服務團隊,他們享受不到更多的榮光,甚至在一些地方退役運動員的基本保障也達不到。

    爲了獲得金牌,不少國家違背體育規律和人性進行所謂的“魔鬼訓練”,違背體育公平的精神讓球、故意輸球避開更強的選手,不惜摧殘運動員的身體和意願讓運動員服用違禁藥品,在打分項目上買通裁判、施加政治壓力,破壞公平競賽的原則,這樣的金牌有意思嗎?一將成名萬骨枯,金牌掛在脖子上了,而泳池和賽道並不乾淨……得了金牌好像就有了一切,沒有拿到金牌的運動員受到指責、批評甚至是辱罵。1988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兵敗漢城 ,體操王子李寧微笑面對鏡頭的風貌非但沒有得到鼓勵和表揚 ,反而被觀衆說“你還有臉笑 ”,李寧無奈的說,比輸啦,我如果不笑 ,難道要當衆哭嗎?

    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坦桑尼亞運動員艾哈瓦里悲壯走完了馬拉松比賽的全程 ,他獲得了最後一名,但同樣也獲得了熱烈的掌聲 ,他堅持不住的時候完全可以退賽,但是他說:“我的祖國不僅是派我來參加比賽,而是派我來完成比賽的 ”。奧運精神的另外一句名言是“重要的是參加 ”,這句話被脫化成“重在參與”而被廣泛應用 。體育比賽和人生一樣,總要有第一名,也總要有最後一名,以體育和人的精神堅持到底,就是好樣的。

      由此,人們不應該那麼關注金牌榜, 而可以更在意獎牌榜,在意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因爲比較金牌而言 ,銀牌和銅牌也是值得嘉獎的名次,來參賽就了不起,所有人的參與纔是完整的盛會, 否則孤獨求敗、無人喝彩的寂寞,還有什麼意思呢 ?

      而另外一種相反的論調也是值得批評的。中國的金牌越拿越多了 ,很多人卻感到“沒意思 ”,甚至提出“金牌無用”論。面對中國的優勢項目比如乒乓球,很多人擔心中國的冠軍如果拿的太多了,那麼歐美人就“不玩兒了”,其實中國也只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獲得了一次金牌第一而已。回到更高、更快、更強上來 ,體育比賽或者人生,追求勝利難道有錯嗎 ? 人生從來也不是可以在“歲月靜好”中快樂舒服的就可以混過去,談何容易!

      當然, 持這種論調的人可以認爲成功的標準從來有多種,也可以雲淡風輕的說,我就是“快樂就好” 。這不僅折射出在一部分人中流行、而不應提倡的“躺平”的頹廢精神狀態,同時也是混淆了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的區別,打太極、踢毽子、健步走 ,這些大衆運動當然是愉悅身心就好了,而競技體育本來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事情 ,有人把體育比賽比喻成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戰鬥,躺平了,那不就交槍了嗎 ?東京奧運會因爲疫情已經推遲了一年 ,全球那麼多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甚至冒着生命危險去參賽 , 他們難道不是爲了奔赴心中的精神和夢想嗎 ?

      奧運精神也是綜合展現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和精神風貌的最好舞臺。在這次奧運會上,“更高更快更強”之後被加上了“更團結”,也是因爲只有在奧運會上,不同國家、民族、膚色的人們纔可以歡聚一堂,共襄盛舉。我國的體育文化裏還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的說法,這也和我國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競爭,從來爲了勝利,也爲了團結和和平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