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階梯72. 爲什麼被上帝遺忘的黑人小男孩,成爲了普利策獎獲得者

一位父親帶着他的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男孩看見梵高破舊的小木牀和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很疑惑的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怎麼他住的地方這麼破舊?” 父親對他說:“梵高生前窮困潦倒,連妻子都沒娶上,是個名副其實的窮人。”

過了兩年,這個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迷惑地問父親說:“安徒生不是貴族嗎?他不是應該生活在皇宮裏嗎?”

父親回答說:“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個小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位遠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之間的各個港口,他的兒子名字叫伊爾·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20年後,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是靠出賣體力爲生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認爲,像我們這樣地位很卑微的黑人是沒有什麼出息的,父母的人生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但是,父親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走進了他們的生活。這兩個人告訴我,我們並沒有被上帝所遺忘。”

伊爾一定非常感謝父親爲兒時的他打開了不一樣的世界,父親也許並不知道伊爾未來的人生會走什麼樣的路,但他卻帶着小伊爾去見識不同的外部世界。孩子的人生不能被父母設定,但是卻需要引領。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的話題經常成爲自媒體的熱門。這是因爲科技推動着時代的走向鉅變,信息的獲取方式、生活消費的方式、財富的創造方式、也都跟以往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人們可以不必要受到過多來自於原生家庭的束縛,看到了更多不同於原生家庭的可能性。

當我們提及原生家庭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想象到它的限制性影響,如經常聽到原生家庭陰影這個詞,然而,過分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其實是無力改變自己而尋找的一種藉口,這是人天性中不喜歡承擔責任的表現方式之一。

然而我們也看到歷史上很多偉大的人物,如孔子、孟子、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叔本華、魯迅、松下幸之助,都是成長於單親家庭,英國版的近現代名人錄30%的名人都來自於單親家庭。

西方文學的傳承中歷來有“孤兒傳統”:靠自己成長,如從小寄養在姨媽家裏的哈利波特,去看起來羞澀孤僻,但卻能活成魔法世界裏的一道光。

你的人生就是你的潛意識和顯意識的集合。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思維造就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