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湯姆叔叔的小屋》看寫作手法

        近期看完了斯托夫人著的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除了更清楚的瞭解了美國黑人奴隸制實質和當時各種階層的人對待這種制度的不同態度外,我也學到了一點寫作手法,現在特別記錄下來,用於激勵自己。

      一、人物形象描寫的鮮明對比。斯托夫人是非常注重對人物形象進行態度鮮明的對比,通過這樣的描述去折射相關人物的內心。比如,湯姆出場時,作者描寫他爲“嚴肅、穩重和精明強幹”,並從他的主人的口中間接的知道他忠誠、虔誠,這樣的性格推動故事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而伊娃和聖克萊爾出場時,作者把能用到的所有讚美的詞語都用上了。尤其是伊娃,既美貌非凡又高雅尊貴,既天真無邪又成熟莊重,既心地純潔又善良溫暖。“美到了極致”,“舉止優雅,輕盈飄逸”,“面容十分完美”……但雷格里出場時,“極大的恐懼”“身材矮小,淺灰色的大眼睛,沙黃色的濃眉毛以及粗硬的焦黃色頭髮,都很不招人喜歡”,還有“又髒又舊的馬褲”,“曬黑的手上長滿斑點,而且髒得要命”……通過這些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暴力、無恥、可惡的奴隸販子。

      二、環境和景色也能很好的爲主題服務。作者在小說中多次對景色和環境進行細緻入微的描述,通過她的描述,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你仔細去看,她的描述是充滿着個人情感和主管色彩的。比如,在謝爾比家中,我們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生活景象,主人既尊重黑奴但又不會允許黑人爲所欲爲,中間還是有明顯的階層界限;但在描述聖克萊爾家裏時除了奢華的建築和裝飾在彰顯着主人生活的優越外,作者還用心描繪了黑奴總管阿道爾夫的出場“穿着十分時髦,手中優雅地揮動着一條灑過香水的細紡布手帕”,“十分顯眼的緞子背心和白褲子”,繼續往下看,不難發現這些衣服都來自聖克萊爾本人。這就讓一個包容甚至放縱自己家的黑奴的種植園主形象躍然紙上。比起之前的謝比爾夫婦對黑奴的尊重,聖克萊爾更憐惜黑人,他纔會想着儘自己的能力讓身邊的黑奴過得好一點,經常爲他們辯解,縱容他們用自己的東西,最後想到給他們自由。但是到描繪雷格里家的情景時,作者寫的是“荒涼的路,風聲悲涼、長着松樹的陰鬱的貧瘠之地,陰森森的柏樹長在黏土上,樹上掛着一長串的陰鬱的黑苔蘚”,而“雜草叢生”,“破敗荒涼”,“亂蓬蓬“等等這些詞語反覆出現。透過這些形容詞,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派頹敗荒涼的景象,給人一種噁心至極只希望儘快在這腐爛的環境重新煥發新生事物的感覺,相信這也暗示着作者希望奴隸制儘快結束的美好心願。

      其次,在很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方面,作者也描寫的非常細緻、用心用情。當然,也滲透了作者慣用的對比手法。從而讓讀者感覺一幅幅種植莊園就在面前展開一樣。我相信這也是每個作者希望留給讀者的“身臨其境”吧。

    以上思考用於自勉,希望我早日做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